从“亲亲相隐”到“有限豁免”.pdf

从“亲亲相隐”到“有限豁免”.pdf

ID:53273285

大小:236.1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7

从“亲亲相隐”到“有限豁免”.pdf_第1页
从“亲亲相隐”到“有限豁免”.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亲亲相隐”到“有限豁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亲亲相隐”到‘‘有限豁免”I何剑术修改后刑诉法在公诉案件一审程序中规定:交错,亲属身份成为个体之人至关重要的社会属“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性。这是“亲亲相隐”受到推崇并制度化的前提。相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反地,在近代西方社会,深受契约思想的影响,在公父母、子女除外。”寥寥数语,意思简明,意味深刻,法层面孕育出一种全新的人——公民,于是,即便意义深远。一方面,在新中国的刑事法典中如此规是身为公民,自然个体间享有一律平等的权利,但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确属陌生,因为我们曾仍需对国家和社会承担公共义务。在价值追求上,被鼓励“大义灭亲”;

2、另一方面,对于了解中国法律自当以公共福祉为重,而不得因私害公。在刑事诉史的炎黄子孙来说,这些规范又是无比的亲切。亲讼中,为了公共正义的实现,公民理当负有出庭作情伦理乃是中华法系无法割舍的眷顾,如今,这些证的义务,而无论与被告人有无亲属关系。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法律表达又一次面世,恰是中国然而,就像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绵延数千年法律传统的当代重生。“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一样,人对翻开中国法律的演进历史,基于呵护亲情伦理自身的认识同样是无法一步到位的。雅典神庙里的的考虑,对当事人诉讼证明义务一定程度的豁免已问题发人深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当经成为了一种法

3、律传统,源远流长。在先秦诸子争人突破亲属关系的观念制约,发现了自身拥有“公鸣的时代,亲情曾是儒法两家争辩的一个焦点。韩民”这一种角色时,文明当然是前进了。但是,“我”又非子在《五蠹》中援引过一则“楚之直躬”的故事:楚不仅仅是“公民”,传统社会赋予“我”的内涵也并非国有个正直之士,他的父亲偷了一只羊,他站出来一无是处。须知,对于生活在近现代社会的人而言,证明了这件事。但是,“其父盗羊,其子证之”,这与“公民”仍毕竟只是其一重角色而已,并且未必是最孔子主张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大相径庭。具亲和力的角色。对亲情伦理的需要,即使并非人之只是,历史后来的发展证明,思想家火药味十足天性,至少也

4、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基础性的合理要求。的交锋,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误会。西汉中期以后的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更重要的是,考察近代法制史,史,其实浸润着儒法合流的思想。在历代法典中,不仅不难发现,在司法程序中,对亲情伦理稍加眷顾,未贯穿着法家鼓吹的绝对君权主义,而且儒家主张的必会"--3然地牺牲个案的公正,毋宁说更多考验了我“亲亲相隐”也得到了国法最大限度的包容。从董仲舒们立法技术的精妙程度;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春秋”决狱到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令,再到“一准乎人对家庭的归属感适足转化为一种利于秩序安定的礼”的《唐律疏议》问世,“亲亲相隐”制度化的程度越积极因素。①这样看来,修改后刑诉法中的

5、规定,其价来越高,可得容隐的亲属范围不断扩大,并一直延续值是复合的:对个人,肯定了人所共有的正常、合理到清末变法修律,成为中华传统法制中的“常青树”。的伦理需要,使宪法中尊重人权的精神富有了更深西方法律史学大家梅因有言,人类法律走过一厚的文化底蕴;对社会,汲取历史上的治国经验,从条“从身份到契约”之路。传统中国,伦理关系纵横细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对立法,既与本国传统相契木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人民检察院。①移孝做忠是儒家思想的经典理路。即“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特质,并在一定

6、程度上超越了时空界限,对于今日之治国安邦亦不无启发。2014·第1期合,又与西方许多国家的立法惯例遥相呼应。怎么能为了躲避五年徒刑,而轻忽母亲的性命呢?既然是“否定之否定”,则新旧制度、观念势必奏文上呈朝廷后,最终改死为流。景慈好歹算是捡存在诸多地方的“貌合神离”。如果说,保护诉讼活回了一条性命。隋唐以降,法律严禁司法人员向犯动中亲情伦理的价值——这一点足以架起古今法罪人的亲属讯问取证,“亲亲相隐”在立法上的约束度之“大同”的话,立法技术、旨趣上不易察觉的微力大为加强。但是,具体到定罪科刑,尊长与卑幼的妙分歧却绝非只是“小异”。在“亲亲相隐”的制度框处遇却是泾渭分明的。如子孙控告父母

7、、祖父母乃架内,非但消极不作为,如不举发、不指证亲属犯罪死罪.而父母、祖父母控告子孙却无罪。可见,再浓墨不会被追究责任,就是包庇、窝藏犯罪亲属这样的渲染对亲情的呵护,也遮蔽不了人际关系等级森严积极作为,虽然可能严重妨碍司法活动,却也能得的事实。其中缘故,也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到法律极其慷慨的包容。目前,修改后刑诉法对亲国》中点出的,是家的事业需要使然,是纪律排斥私情伦理的倾斜,其实只是开了一个很小的口子。从情的结果。但这种考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