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62544
大小:3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2
《压力容器评审中发现的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压力容器制造、设计许可评审中企业普遍存在问题的综述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北京100120)1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评审中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1.1设计条件方面1.1.1绝大多数200人左右的具有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的制造企业,其技术人员总数不多,凑数现象普遍,有的将各级领导岗位具有工程技术职称的都任命为设计、校核人员,这样的企业许可证期间A级设计项目不多,有的四年不足百项,甚至才十几项;1.1.2有的大型设计院中,虽然压力容器设计人员数量不少,但都分散在各专业设计室(处、分公司),有的没有单独的设备室。1.2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方
2、面:1.2.1对于既有设计又有制造资质的单位,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质量保证手册中有以下不足:1.2.1.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中缺少设计质量目标;1.2.1.2“人员培训”要素中缺少对各级设计人员的培训要求且与设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不能互相呼应;1.2.1.3“质量改进与服务”要素中没有明确“设计”的内容,所以提供审查组的质量反馈信息都是营销部门对出厂产品的质量回函,很少提及“设计质量”的内容;1.2.1.4“不合格品(项)控制”要素中没有对设计质量控制的内容;1.2.1.5“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要素中也没有“设计许可”的内容。1.2.
3、2对于中石油、中石化、军工等系统的特大型企业,设计资质属于集团公司或总公司,但具体承担压力容器设计的只是下属二、三级单位的一个部门。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负责人实际上是集团公司或总公司的负责人,影响体系的运行及责任的分割;1.2.3部分单位对《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附件C的表述不理解,故对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表述也存在较大的差别;1.2.4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甚至不知道如何编写;1.2.5有的设计单位未明确各级设计人员的职责、权限;1.2.6《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的使用与管理控制程序》中未对设计资格印章
4、使用的审批做出规定;1.2.7《设计文件的签署》制度中未规定标准化审查的签署,有的未规定标准化审查的内容及要求;1.2.8《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中未规定设计文件发放、回收;未规定设计文件档案的借阅管理的内容;1.2.9《设计条件及设计条件图的编制》管理制度中没有设计条件图编制的规定,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条件图的表格内容不完善;1.2.10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设计控制”中未对“材料代用”进行明确规定。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方面:1.2.11设计文件无标准化审查的签署及记录;1.2.12有设计人员内部培训计划,但无设计人员实施内部培训的见证资料;1.2
5、.13“产品设计质量评价表”中未按规定对设计文件的“错误修改数量及性质”的内容进行统计记录和质量等级评级;1.2.14未按规定要求编制设计任务书和条件图;1.2.15设计文件的修改未按规定要求进行;1.2.16未建立设计人员技术档案,人员业绩考核内容与规定内容不一致;1.2.17条件图中壳体材料材质有涂改,未按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标识且无修改人签署。1.3设计文件方面1.3.1施工图样中技术要求的编写不规范、表述不清晰,内容不完整:1.3.1.1没有对原材料(含焊材)的具体技术要求;没有按《容规》25条提出材料复验的要求;1.3.1.2没有
6、提出无损检测的具体要求;1.3.1.3对热处理的要求不明确;1.3.1.4对锻件的技术要求及级别不明确;1.3.1.5对高压容器用高压主螺栓没有检测要求;1.3.1.6对安全泄放装置的设置、型号等无明确要求。1.3.2施工图样图面及计算输入错误:1.3.2.1总图主要数据表中没有介质特性一栏,对易燃介质,介质特性一栏未注明“易燃”;1.3.2.2介质为易燃介质的球罐,其设计图样中支柱没有设置防火层;1.3.2.3总图上无安全阀开启压力及型号;1.3.2.4换热器总图上没有管束与管板连接型式的要求,也无节点图;1.3.2.5卧式容器鞍座计
7、算输入有错误;开孔补强计算中输入有错误;1.3.2.6总图、零件图、计算书中材料牌号不统一,如总图上20MnMoⅣ,零件图上是16MnⅣ,计算书中是16MnⅣ;1.3.2.7与法兰匹配的缠绕垫片型号选择错误。1.3.3设计文件管理方面:1.3.3.1无标准化审查记录;1.3.3.2设计院及大型综合型企业其压力容器设计档案不加盖设计资格印章,仅在发放的施工图上加盖印章。2压力容器制造评审中企业存在的问题2.1资源条件方面2.1.1技术负责人对法规、标准不熟,尤其是对有关材料、焊接和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不了解,因而不能有效的对质量保证体系中这
8、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2.1.2不重视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薄弱,尤其缺乏熟悉材料、焊接和无损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无损检测人员证书上的单位未变更到本单位的现象;2.1.3技术人员比例、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