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

ID:5324379

大小:413.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8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_第1页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_第2页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_第3页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_第4页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2014(总第119期)JOURNALOFF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SerialNo.1l9《野草在歌唱》中“荒原’’的隐喻研究赵婧(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16)摘要:《野草在歌唱》建构了一座“荒原”式的文本世界。“铁皮屋顶”、“水”和“野草”等扩展隐喻贯穿全文,系统描述“荒原”上以玛丽夫妇为代表的非洲殖民地人民生存的艰辛和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荒原”的残酷生活导致了人类悲剧,但终还存在希望和转机。

2、“荒原”进一步喻指当代西方文明社会,指涉其内在的矛盾不可调和性:光鲜的白人国家机器统治下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等不公正现象。结合认知隐喻和传统隐喻研究成果,读者可以体察文学作品中隐喻的双重意义:字面的审美意义和隐含的认知意义。关键词:《野草在歌唱》;多丽丝·莱辛;荒原;隐喻;文学语篇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321(2014)01—0075—05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发表于个隐喻,而是将许多隐喻概念化为认知思维习惯,1950年,距今已过半个多世纪。2007年这位高龄某个概念隐喻,如“生命是一次旅程”可以扩展出女作家摘得诺贝

3、尔文学奖后,引起了中国学者再各种相关隐喻:“他走了”,“车马劳顿”等等。他度关注,近年研究成果颇丰。除针对代表作《金色们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思维问题,是人笔记》的众多研究外,《野革在歌唱》也成为了研究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从一个具体概念域热点。据知网统计,2001—2008年8年间共有28向一个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篇相关研究论文,而2012年就发表论文45篇。但是有专家认为,文学隐喻与生活隐喻存在仔细查看现有的193篇研究成果发现,大部分研差异。_2生活中,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利用人所共究集中于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主题,或从女知的经历将抽象的概念具体

4、化,但文学创作中使性主义、殖民主义和生态主义等后现代文学理论用隐喻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吸引读者,加强语言修视角剖析小说主题。对该小说的叙事研究零星出饰效果,或是为了多提供一个视角看问题等。一现几篇,但对隐喻等小说语言的研究,除王丽丽在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反复出现同一个隐喻,并对专著《多丽丝·莱辛的艺术和哲学思想研究》中有该源域进行深入扩展——扩展隐喻(extendedmet—相关分析阐释外,几乎空白。aphor)。_3目前,学界就扩展隐喻有多种解释,作近几十年来,兰考夫和约翰逊(1980)以及兰家为了强调主题和小说的整体性、引发读者关注、考夫和特纳(1989)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

5、引发了学加深读者理解会反复使用某一隐喻,或者是将某界持续关注。他们认为,生活中的隐喻无处不在。一源域进行细节扩展而产生一系列隐喻。Karen其重要贡献之一是,隐喻研究视域不再局限于单Sullivan认为:“作为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的技巧,收稿日期:2013—12—12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2010S)。作者简介:赵婧,女,河北邯郸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75·扩展隐喻包括对源域和目标域语言的扩展,也包人为因素的破坏下,西方世界冠冕堂皇的文明处括只对源域语言进行扩展,而目标域语言不在场于摇摇欲坠的境地。而小说的第二个题

6、跋也再次的现象,如寓言,或者整篇文本中一个隐喻的反复应证了她对西方文明的审视:“透过一个文明的失使用。”_4这些隐喻既有修辞的审美效果,又深化衡和败落,我们更容易看到它自身的缺陷。”读者对文学主题的认知。莱辛小说与艾略特的诗歌形成互文,通过各本文聚焦《野草在歌唱》文本的扩展隐喻:由种具象书写“荒原”的衰败与凄凉,但也表达了希一个核心隐喻统领,扩展出种种相关隐喻,丝丝相望:“荒原”重焕生机,雷霆带来雨水甘霖,使干涸扣,建构文本主题。《野草在歌唱》这一题目出自的河流、枯叶、丛林得以拯救。作者借各种隐喻喻T.s.艾略特的诗集《荒原》,正文之前摘录了诗指一种力量使西方世界文明在摇

7、摇欲坠中得到新集第五章的l5行诗,同时还引用了一位匿名作者生,为颓废中的人类社会带来希望。正如诺贝尔作为题跋。前者虽然得到一些学者关注,但其隐文学奖评委会给莱辛的颁奖词:“她将自己的怀喻内涵尚未被深入阐释。本文将对小说的“荒原”疑,激情以及幻想投入在对分裂的文明的审隐喻进行研究,揭示“荒原”隐喻贯穿整个文本,并视上。’’延伸出与“荒原”相关的“野草”、“水”和“铁皮屋《野草在歌唱》描写了主人公玛丽、迪克、摩顶”等扩展隐喻,建立起一个“荒原”文本世界,喻西、查理等人在非洲殖民地的生活。小说以倒叙指西方文明在非洲殖民地因性别、阶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