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

《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

ID:5323078

大小:251.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_第1页
《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_第2页
《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哀江头》与《长恨歌》比较谈石宝珠(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杜甫的《哀江头》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同为唐诗名篇,同是叙写李杨情事,然在文学接受史上的境遇却迥然不同。自宋至清,之所以优杜劣白,正是传统诗学重抒情轻叙事、尚简约忌铺陈的观念所致。《哀江头》半露半含,若悲若讽,黍离之悲,家国之感,流溢于字里行间;《长恨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情文相生,风华掩映。两诗主旨和艺术上各有千秋,同为古典诗歌中的精品绝唱。【关键词】《哀江头》;《长恨歌》;抑白扬杜;传统诗学观【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3—68

2、73(2014)01—0049—03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明眸皓齿今何在”和“回眸《哀江头》历来被推为杜诗中的名篇。题中“江”一笑百媚生”,“血污游魂归不得”和“回看血泪相和即曲江,位于长安东南,开元中为游览胜地。唐玄宗流”等无不可以相互引证。晚年耽于逸乐,常常带着杨氏姐妹来此游乐,一时盛有比较即有鉴别。北宋苏辙首发其端:“《哀江况空前。杜集中《乐游原歌》、《丽人行》等篇皆有记头》即《长恨歌》也。《长恨歌》冗而凡,《哀江头》简而载。安史之乱中,长安城被叛军焚掠一空,曲江亦不高。”又说“予爱其(指《哀

3、江头》)词气,若百金战马,注复昔日繁华,变得台榭冷落,满目荒凉。“少陵野老吞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肃宗至德二载(757)的一个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所以望老杜之春Et,身陷长安的诗人杜甫偷偷来到曲江,睹物生情,藩垣而不及也o-E3]85此后,历代诗评家大多按照苏辙无限感慨,写下了《哀江头》这篇名作。全诗二十句,定下的调子抑白扬杜。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中随除首尾八句抒发诗人对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哀恸声附和:“哀江头》诗⋯⋯其词婉而雅,其意微而有礼,外,中间一大段主要着力摹写唐玄宗和杨贵妃

4、的往日真可谓得诗人之旨者。《长恨歌》在乐天诗中为最下,欢娱、安史乱起中马嵬兵变,杨氏“血污游魂”的悲惨《连昌宫词》在元微之诗中乃最得意者,二诗工拙虽结局。为此,前人多认为此诗是为杨贵妃而作,所谓殊,皆不若子美诗微而婉也。元白数十百言竭力摹“诗意本哀贵妃,不敢斥言,故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写,不若子美一句。人才高下乃如此。”[4]4卵这种观点目耳”Ⅲ1j3并把它跟自居易的《长恨歌》相提并论。如的影响一直绵延至清。杨伦《杜诗镜铨》、仇兆鳌《杜清代钱谦益云:“清渭剑阁,寓意于上皇贵妃也。玄宗诗详注》等权威注本无不引苏辙语以褒杜贬白。黄之幸蜀也,出延秋门,过

5、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生、王士祯、潘德舆诸家诗评亦是对苏说的重申。如西,剑阁以东,岂非蛾眉宛转、血污游魂之处乎?故黄生所言:“善述事者,但举一事,而众端可以包括,使日:‘去住彼此无消息’,行宫对月,夜雨闻铃,寂寞伤人自得其于言外。若纤悉备记,文愈繁而味愈短矣。心,一言尽之矣。‘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长恨歌》今古脍炙,而《哀江头》无称焉,雅音之不谐极’,即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俗耳如此。”[11332《长恨歌》篇幅较大,词句铺张,而《哀也。”_2]4。此外,像“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江头》叙事简洁,笔力劲健,就表

6、现手法说,两者确乎*[收稿日期]2013—1O一18[作者简介]石宝珠(1974一)。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49·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有所不同,但前人仅仅以文之繁简,来抑白扬杜,却未写了李杨的爱情悲剧,诗中的杨贵妃,已不再是导致免有失公允。其实,《哀江头》和《长恨歌》尽管题材相唐王朝走向衰败的祸水,而是一个忠于爱情、命运不同,均叙写李杨情事,但在主旨上却存在着本质差别,济的不幸美女。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时候,杨妃已体裁上亦分属两类完全不同的诗体,把两者牵扯到一死去五十年,

7、他不曾亲眼看到杨氏一门的骄横跋扈,起来强分优劣,大可斟酌。不曾亲身经历安史之乱带来的生灵涂炭,没有切身的《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O6)。一日,自居易与愤激和痛恨。而杨妃惊人的美貌,悲惨的结局,她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道古论玄宗的忠贞爱情,经过数十年的众口传说,已增添了今,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事,“相与感叹”。王质夫认许多传奇色彩,和历史的真实大有出入,在创作过程为“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中产生同情心是很自然的。所以,《长恨歌》中,诗人不闻于世”,他提议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为杨妃安排了死后魂归仙境的

8、结局,对她和玄宗之间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陈鸿同生死不渝、人神不变的挚爱深情,予以了高度的赞美。时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