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

ID:5320318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8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_第1页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_第2页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_第3页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_第4页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梅花》微课程设计方案作者信息姓   名宫海燕联系电话15169838392所教学科语文所教学段小学电子邮件blueskil@163.com单位名称肥城市汶阳镇中心小学 微课程信息主题名称梅花选题意图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为了让这一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特设计此次微课程。内容来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适用对象小学语文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朗读的过

2、程中去体会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2、积累经典诗词,感受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此微课程学习,深化人物形象感知的同时,积累经典诗词,感受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制作方式(可多选)□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预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微课程设

3、计教学过程(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设计意图(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导入: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梅花的世界,欣赏它的美丽,领略它的精神。(欣赏梅花图片)Ppt呈现,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感官刺激,初步感知梅花的美丽。二、诗词赏析1、《早梅》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4、2、《白梅》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3、《梅花》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与画面结合,引领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梅花的精神。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4、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三朗读竞技台1、请

5、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梅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2、选择自己喜欢的梅花诗词进行积累、背诵。此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继续感悟梅花精神,训练提高朗诵能力,积累经典诗词。总结:游历了梅花的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梅花,使梅花品格与精神内化于心。界,梅的品格与气节就是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体现。我们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唱或吟或写或画,让梅花的品质与精神永驻我们心间。设计亮点:(请你从

6、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梅”与“竹兰菊”并称“国画四君子”,她的冰肌玉骨,她的高洁品质,奠定了她所代表的“梅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以梅为题,咏梅、画梅,留下不少佳作。(1)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栽种梅树有几千株。他有一首《墨梅》诗,一幅《墨梅》画,古今闻名。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人间。这些课外的资源,作为教材的补

7、充,会奠定学生深厚的“梅文化”。教师自身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我的语言是美的,加上古香古色的背景,优美典雅的音乐,精美的课件,展出一幅幅梅花图片,红如火、白似雪、粉像霞,让人不由得走入那美妙的世界……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习方法为:1.合作与交流:在课前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共同收集资料,让每位学生都是参与

8、者,主动权放在他们手上;感悟诗意,体会诗韵时,更要注意合作与交流。2.聆听与欣赏:学会聆听,学会欣赏,从中感受、顿悟,提炼自己对课文的独特见解。3.图文结合:课文中的图画直观再现文本内容,让学生观察画面,反复读文,在读中思考、领会、提炼。4.朗读拓展法:读出古诗韵味,从而体会文本中的人文情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