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

ID:53186052

大小:11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17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_第1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_第2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_第3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_第4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2006年8月《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初中预备年级语文教师暑期培训内容之一一、问题的提出“试行稿”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期望使语文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切实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试行稿”编写者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还是要靠师生的共同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在这几年新教材试验过程中已经反映出来了。为了使学校、社会对新“课标”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确定了十大话题对“试行稿”

2、作解读。二、十大话题1、“试行稿”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那么课堂教学将处于怎样的地位?2、“文”“道”之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试行稿”是怎样表述文道关系的?3、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否不再重视汉语的基础知识?4、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将有哪些重大突破?二、十大话题5、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现在初、高中的新教材都是以专题组合的形式来构成单元的,大多数教师问,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等要求怎么落实呢?7、初中试验教材没有以往教材中的训练题,只有一些思考性的提示与问题,是否意味着语文已不需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

3、训练?二、十大话题8、“试行稿”提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中多次强调课外阅读,那么,怎么来保证课外阅读量?学生又该读哪些作品呢?9、语文课程活动怎样体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10、“试行稿”在教学评价方面又有哪些重大的突破呢?“标准”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论述:“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这一表述首先肯定了语

4、文课堂教学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中的地位——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主渠道,也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得”。学生从不识字到识字,进而进入阅读天地,逐步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将口语表达转化为书面语表达,并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随着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步地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思辨、鉴赏能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主要也是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话题一]“试行稿”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那么课堂教学将处于怎样的地位?[话题一]“试行稿”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那么课堂教学将处于怎样的地位?提

5、出“拓宽”的课程理念,主要是针对以往的语文课程活动中语文学习的渠道过于单一——注重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忽视了学生课堂以外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期望能从学生学习的规律出发,将学生的“学得”与在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融为一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评价”等部分都有“综合学习”的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这本身就包含着多渠道的语文学习,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也渗透着对学生“习得”的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这就是“试行稿”的基本思想。“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

6、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这一表述,实际上已经明确了文道的关系——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文”与“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说文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因为“工具性”中本已包含文化的因素,而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包含着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和感受。说语言是交际工具,自然蕴含着思维工具的思想,因为语言与思维本是一体的,而作为思维工具,自然也包含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因而它又是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内心世界的工具;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来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存方式。说语

7、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指它是文化的载体,又指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内容给人的教育、启迪、鼓舞,乃至震撼,就是文化的内涵之一;因为这一文化的外显形式是语言文字,因而也必然隐含着对语言的认识与感受。[话题二]“文”与“道”之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试行稿”是怎样表述文道关系的?“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

8、二是“不求系统”,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为“我”所用;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中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为主,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