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

ID:5318071

大小:1.60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08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_第1页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_第2页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_第3页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_第4页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68卷第6期地理学报Vol.68,No.62013年6月ACTAGEOGRAPHICASINICAJune,2013大城市郊区村域转型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北村为例1,21,21,21,2,3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郭艳军(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村域是认识和改造中国农村的窗口,深入开展村域转型发展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研究对于可持

2、续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村域转型发展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的理论位点,然后以京郊北村为例剖析了大城市郊区典型村域在“种、养、加、旅”四业协调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的过程、特征与内在机理。案例研究发现:①改革开放以来北村经历了缓慢发展、逐渐起步和转型升级3个阶段;②北村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效应存在阶段性差异,资源投入从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变,环境污染从高污染向低污染转变,环境污染指数曲线具有倒“U”型特征;③优化调控过程可分解为问题呈现、观察评估、激发整合、功能赋予、联合行动和系

3、统重构6个环节;④调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内在机理在于,以干部、能人和合作组织为核心,成功激发了普通村民和驻村企业的内生需求,有效整合了各级政府、技术单位的外部力量,并以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为共同目标,顺利构建了目标明确、功能明晰、技术可行、效益良好的行动者网络。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及资源环境效应调控应着力增强内发响应机制、优化外源干预机制,尤其要注重环保意识、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科技支撑及管控机制的提增、完善和耦合。关键词:村域转型发展;资源环境效应;案例研究;机理;大城市郊区;北京市1引言人口基数大而人均资源禀赋较

4、少、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地区城乡居民的许多需求不断接近甚至超过了当地的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由此,必须立足国情,十分重视[1-3]经济和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讨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效应及优化调控路径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问题。近20年来,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受到广泛[4-6]关注,学界着眼于水土、能源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承载能力、保障程度、[7-11]约束效应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地,围绕土地和

5、粮食安全深入探讨了我国的土地生[12-16]产量、人口承载能力、粮食供需平衡;针对能源安全问题,探讨了能源流动格局、保[17-21]障状态、战略导向;近年深入开展了城镇化、工业化的资源环境基础与相关效应研究收稿日期:2012-10-09;修订日期:2013-03-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76;41130748;4117114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M500029;2012T50126)[Foundation: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

6、onofChina,No.41201176;No.41130748;No.41171149;ChinaPostdoctoralScienceFoundation,No.2011M500029;No.2012T50126]作者简介:李裕瑞(1983-),男,四川隆昌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9440M),研究方向为乡村发展理论与政策。E-mail:lyr2008@163.com通讯作者:刘彦随(1965-),男,陕西绥德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5331

7、M),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和农村发展研究。E-mail:liuys@igsnrr.ac.cn825-838页826地理学报68卷[22-27]。上述研究为深刻认识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全国和区域尺度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以及谋求优化调控策略、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村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识薄弱、机制不全、投资不足,以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形势严峻。特别是在环境状况方面,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

8、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村生态退化尚未①得到有效遏制,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便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镇化水平能够达到60%甚至更高,仍将有近5-6亿人居住在地域广阔的农村,为14-15亿人口提供与农业有关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建立生态、经济、高效、可持续的乡村生产生活模式,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深入探讨广[28-29]大乡村地区的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