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doc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doc

ID:53173024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doc_第1页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doc_第2页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永春桃溪小学林东云《生活中的负数》是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八册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负数的必要性,了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生活中的负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把握了数学概念的实质展开教学,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一一感悟一一运用”的过程。一、亲历产生过程,在体验中感悟负数在生活中是鲜活存在的,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在生活中对负数也有着这样、那样零碎的经验积累,

2、老师在这节课上与学生一起经历、感受生活中的负数,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对负数有了整体而系统的认识。这节课用玩“石头、剪子、布”这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法记录输和赢的次数,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记录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方法进行展示,学生1,用原来的数记录;学生2,在前面添加了文字;学生3在前面添加了图标;学生4则运用了正、负号。在出现了这么多记录方法之后,我让大家评价一下这么多记录方法,学生马上发现,原来的数记录时不能清楚地表示意思,而运用添加文字和各种图标表示时只有自己

3、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此时,教师进行了关键性的点播,“同学们想过没有,你的记录方法你明白,他的方法他明白,而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怎样的表示都能让大家都能明白呢?”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需要??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能看明白的数学符号的需要,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的"统一”。此时。水到渠成,大家一致认为学生4用正负号的表示既清楚,又简单,大家一目了然。这样,让学生在记录数据这一活动中学生产生了认识的冲突,体验了负数产生的需要,也感悟了负数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几种记录的强烈对比,从

4、文字??笑脸哭脸、带有方向的箭头、钩或者叉??正号负号不正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吗?所以我认为让学生亲历负数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负数的意义与价值是本课的一大特点。二、捕捉生活素材,在运用中深化《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负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理解,精心捕提了生活中的素材,如:天气预报、上下电梯、海平面、确定位置、跑步中的风速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这样把

5、认识负数的本质放到了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生运用对负数的初步认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深化了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温度计这个简易而又朴实的教具让同学和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先让学生拨一个5度,接着再拨一个负5度,学生又经历了一次认知上的冲突,他马上发现如果把最底下的刻度表示0度,负5度就无法拨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为什么拨不出来?要想拨出来必须先找到什么温度?”温度计的有效利用,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和所学知识的密切相连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反思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

6、,感受到了数学的力量。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也初步感悟到负数大小的比较,更进一步体验到了正、负数表示的是方向相反的量。教师又创设了电梯上下的情境,黄山、吐鲁番盆地与海平面的直观图,向东或向西相反方向的行进,让学生表演刘翔跑步与风速的方向,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了掌握,学生也更深刻的体验到正负数方向的相反性,这是概念的本质核心所在,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这节课的思路是清晰的,各个环节联系的也十分紧密。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

7、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不足之处:一是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问题设计的过浅,没有价值。致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非常有限,降低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三是课件的制作还不够精细。总的来说,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进一步的探索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