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29351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高考的利与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的利与弊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孩子高中毕业了,急切地想上大学,想接受高等教育。不管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是如此。他们想进入大学的殿堂,学到更多的本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想象,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人在社会上能有什么作为。可是高等教育资源是如此有限,怎么可能让每个想上大学的孩子都如愿呢?名牌与重点就更难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平等地参与竞争,高考制度就产生了。在高考的考场上,无论是富人家的子弟,还是穷人家的孩子,无论是有权有势的学生,还是贫贱低微的学
2、生,无论是发达地区的学生,还是贫困山区的学生,面对高考的考卷,他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用同一个标准,公平地展开了竞争。分数线这个简单单一的标准,让无数的孩子享受到了真正的平等,也有无数的人,通过高考,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正是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个父辈可能是大字不识的农家孩子,通过高考就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来可能进入国家机关,成为一个有较高收入、较高社会地位的人。高考打破了社会特权的世袭与垄断,缩小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尤其在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分
3、配的那些年月里,考上大学就等于是有了铁饭碗,分数线上下的人命运将是何等不同啊!现在国家虽然不分配了,高校毕业几乎等于失业。按说人们不会再热衷于考大学了,可是其实不然,在激烈地白热化的就业竞争中,学历高的,名牌大学的毕竟更有竞争优势,君不见文凭学历的竞争又开始向研究生、博士发展。如果用研究生的升学率来评估高校的话,大学一定会像中小学一样把应试教育发展到极致。高考的唯一优势就在于用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为国家公平公正地大规模地选拔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本来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办法可能有很多,但都不如
4、高考简单易操作,几张考卷而已。任何一种选拔,只要人们想公平公正,首选必然是考试。在这个因为官员腐败而引发的社会诚信全面崩溃的时代,高考似乎是中国唯一的选择。如果中国废除了高考将会怎样呢?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高校该怎样招生?不以分数哪以什么为标准来招生?首选可能就是推荐制,可是这几天北大刚推出一个校长实名推荐制,网上就打杀声一片,才只是一个试点,就已经如此,可见要是真正取消高考实行推荐制,还不知会成什么样子。高考的弊端被人们评说的真是太多了,是它直接造成了“应试教育”,从而造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学生被培养成没有创新精神的考试机器,只重视选拔与甄别功能而不重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等等,现在几乎是世人皆知的,要不然国家何以大张旗鼓地提出“素质教育”,而且对教育“改革”再“改革”。但好多年过去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成了闹剧!原因何在呢?就是高考依然如故,升学率依然如故。但我觉得人们对高考制度对教育的危害还是理解地太肤浅,我说一句危言耸听地话:高考制度再继续存在二三十年,中国将因为失去人才优势而落后于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从
6、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谈一谈。全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下为了一学期数次的考试而学习。门门功课都要学好,每次考试都在向满分努力,这样一来,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教材和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上。很少有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被作业和考试完全地剥夺了。从六七岁入学到十八九岁高中毕业,人生极为珍贵地十二年岁月,没有培养起任何探究和钻研的习惯,只学会了读死书,不掌握任何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没有对任何一个领域产生真正地兴趣,没有任何主动学习的欲
7、望。这样的人以后是不可能成为人才的。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所有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有建树的人才,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和良好习惯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到了二十岁还没有独立尝试过研究一个问题的人,将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一个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品读过文学经典的人,将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大作家,这就是为什么当代那些有名的作家几乎都不是大学毕业生,而大学专门学习文学的人却写不出一部作品的原因。学校教育,按照预设的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迫使所有的孩子都在按一个模式发展,从根本
8、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在的高中,在每个班里都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每天从早晨上第一节课开始,直到晚上十点下晚自习,一直无所事事地坐在课堂上徒劳地等待,没有学习任何东西,没有一点点长进和收获。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听讲,不学习呢?原因很简单,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东西他们已经无力接受,既听不懂,看书也看不懂,他们没有学习高中课程的能力,更为严重地是,他们没有任何学习地欲望或者想法。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可能比每年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还要多。但没有人看到他们的存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