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10576
大小:9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4-01
《锅炉实操题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锅炉实操题集1、什么是滑参数启动?滑参数启动有哪两种方法? 答:滑参数启动是锅炉、汽轮机的联合启动,或称整套启动。它是将锅炉的升压过程与汽轮机的暖管、暖机、冲转、升速、并网、带负荷平行进行的启动方式。启动过程中,随着锅炉参数的逐渐升高,汽轮机负荷也逐渐增加,待锅炉出口蒸汽参数达到额定值时,汽轮机也达到额定负荷或预定负荷,锅炉、汽轮机同时完成启动过程。 滑参数启动的基本方法有如下两种: (1)真空法。启动前从锅炉到汽轮机的管道上的阀门全部 打开,疏水门、空气门全部关闭。投入抽气器,使由汽包到凝汽 器的空间全处于真空状态。锅炉点火后,一有蒸汽产生,蒸汽即 通过过
2、热器、管道进入汽轮机,进行暖管、暖机。当汽压达到 0.1MPa(表压)时,汽轮机即可冲转。当汽压达到0.6~ 1.0MPa(表压)时,汽轮机达额定转速,可并网开始带负荷。 (2)压力法。锅炉先点火升压,一般是汽压达0.5— 1.0MPa(表压)时开始冲转,以后随着蒸汽压力、温度逐渐 升高,汽轮机达到全速、并网、带负荷,直到达到额定负荷。滑参数启动适用于单元制机组或单母管切换制机组,目前,大多数发电厂采用压力法进行滑参数启动,而很少使用真空法进行滑参数启动。2、造成受热面热偏差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造成受热面热偏差的原因是吸热不均、结构不均、流量不均。受热面结构
3、不一致,对吸热量、流量均有影响,所以,通常把产生热偏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吸热不均和流量不均两个方面。 (1)吸热不均方面:①沿炉宽方向烟气温度、烟气流速不一致,导致不同位置的管子吸热情况不一样;②火焰在炉内充满程度差,或火焰中心偏斜;③受热面局部结渣或积灰,会使管子之间的吸热严重不均;④对流过热器或再热器,由于管子节距差别过大,或检修时割掉个别管子而未修复,形成烟气“走廊”,使其邻近的管子吸热量增多;⑤屏式过热器或再热器的外圈管,吸热量较其他管子的吸热量大。 (2)流量不均方面:①并列的管子,由于管子的实际内径不一致(管子压扁、焊缝处突出的焊瘤、杂物堵塞等),长度
4、不一致,形状不一致(如弯头角度和弯头数量不一样),造成并列各管的流动阻力大小不一样,使流量不均;②联箱与引进出管的连接方式不同,引起并列管子两端压差不一样,造成流量不均。现代锅炉多采用多管引进引出联箱,以求并列管流量基本一致。3、论述降低火电厂汽水损失的途径。 答: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蒸汽和凝结水的损失,简称汽水损失。汽水损失是全厂性的技术经济指标。它主要是指阀门泄漏、管道泄漏、疏水、排汽等损失。 全厂汽水损失量等于补充水量减去自用蒸汽损失水量、对外供热不返回凝结水部分的损失水量、锅炉的排污水量。汽水损失也可用汽水损失率来表示:
5、 发电厂的汽水损失分为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两部分: (1)发电厂内部损失:①主机和辅机的自用蒸汽消耗,如锅炉受热面的吹灰、重油加热用汽、重油油轮的雾化蒸汽、汽轮机启动抽汽器、轴封外漏蒸汽等;②热力设备、管道及其附件连接处的不严所造成的汽水泄漏;③热力设备在检修和停运时的放汽和放水等;④经常性和暂时性的汽水损失,如锅炉连续排污、定排罐开口水箱的蒸发、除氧器的排汽、锅炉安全门动作,以及化学监督所需的汽水取样等;⑤热力设备启动时用汽或排汽,如锅炉启动时的排汽、主蒸汽管道和汽轮机启动时的暖管、暖机等。 (2)发电厂的外部损失:发电厂外部损失的大小与热用户的工艺过程有关,它
6、的数量取决于蒸汽凝结水是否可以返回电厂,以及使用汽水的热用户以汽水污染情况。 降低汽水损失的措施:①提高检修质量,加强堵漏、消漏,压力管道的连续尽量采用焊接,以减少泄漏;②采用完善的疏水系统,按疏水品质分级回收;③减少主机、辅机的启停次数,减少启停中的汽水损失;④降低排污量,减少凝汽器的泄漏。 4、锅炉结焦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 答:(1)锅炉结焦的危害主要有:①引起汽温偏高;②破坏水循环;③增大了排烟损失;④使锅炉出力降低。 (2)为了防止结焦,在运行上要合理调整燃烧,使炉内火焰分布均匀,火焰中心保持适当位置;保证适当的过剩空气量,防止缺氧燃
7、烧;发现积灰和结焦时应及时清除;避免超出力运行;提高检修质量;保证燃烧器安装正确;锅炉严密性要好,并及时针对锅炉设备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 5、 对运行锅炉进行监视与调节的任务是什么? 答:为保证锅炉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世,运行中应对锅炉进行严格的监视与必要的调节。 运行过程中,对锅炉进行监视的主要内容为:主蒸汽力、温度;再热蒸汽压力、温度;汽包水位:各受热面管壁温度,特别是过热器与再热器的壁温;炉膛压力等。 锅炉运行调节的主要任务是: (1)使锅炉蒸发量随时适应外界负荷的需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