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8425
大小:152.3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试论如何解决渭源县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题论述<定西科技)20lO年第2期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期或又将到期,如何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增收、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全县总面积2065不反弹,促进退耕农户持续增产增收,是一个必须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为主,地形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重点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以来,全县上下紧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紧抓住国家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积极一、加快基本农田建设.解决退耕农户吃饭问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题据统计,l0年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_3建设基本口粮田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巩万亩,荒山造林
2、2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覆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盖率提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这一工程的实施,使作用,各类支农项目和资金只要有条件与退耕还林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多年未见的野生动物结合的,都要尽可能地统筹安排,形成支持、推动基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增加。据测定,退耕地还林2—本口粮田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把退耕还林与梯田建3年后地表径流量和侵蚀量减少24%--42%,径流含设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大沙量比同一地区减少22%一24%,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梯田建设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狠抓中低产田流失。作为退耕还林的直接受益者,1.5万户退耕农改造和水
3、利设施配套建设,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户先后从国家领取补助粮1890万公斤、补助款力,提高粮食单产。在保证国家现行土地政策连续9981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生活困难,增加了经济收性、稳定性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入。退耕还林后,广大群众一改广种薄收的习惯,将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同时,要加大易地剩下的土地精耕细作,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和搬迁、生态移民力度,逐步化解退耕还林区人口压种苗生产等,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全力。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县退耕还林区县有近万民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农村二、达到人均不低于2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三产业和劳务输出,进一步拓
4、宽了增收渠道。与退做到“树上山、粮下川”,努力实现退耕农户基本口耕还林、封山禁牧相配套,全县种植优质牧草20万粮自给。亩,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沼气8000多户,有效地促二、积极培育后续产业。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进了舍饲养殖的发展新型能源的利用。2009年,全益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3o6元。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为了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优势树种,对现有退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7年8月,国务院决定耕还林工程中的低质、低效林分逐步进行改造。特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由中央财政继续直接补助退耕别是要结合补植补造和荒山造林,在去年已经栽植
5、农户,还生态林再补8年、还经济林再补5年、还草2500亩的基础上,坚持抓好文冠果生物柴油原料基再补2年,使他们吃上了长效“定心丸”。但是,随着地建设,逐步扩大其规模。把退耕还林与发展生态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第二阶段的补助政策已经到畜牧业相结合,全面实现封山禁牧、舍饲圈养,逐步一35—‘定西科技)2olo年第2期专曩论述浅谈渭源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尚改英渭源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是黄以实施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三北河最大支流渭河的源头。全县辖8镇8乡217个行四期”等重点生态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快林业建设,政村,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耕地80万亩。总人口取得了
6、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35.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5万人。海拔在33.3万亩,保护天然林39.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30—3941米之间,其中县城海拔2080米。年平均2000年的12.8%提高到l7.5%以上。但是,全县生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507毫米左右,无霜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157天。根据地域和气候特点,全县可分为北部黄土正处在一个破坏与治理的相持阶段。由于人口压力梁峁沟壑区、中部浅山河谷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三以及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北部旱灾出现的频大类型。率增多,持续时间加长;南部自然灾害同样日趋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
7、新世纪以来,渭源县重,无雨则旱、遇雨成灾,每遇冰雹和暴雨,泥石流改变传统放牧方式。进一步优化畜种结构,积极发展薯、中药材以及温棚蔬菜、畜禽养殖等产业转移,向特色养殖,大力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搞好繁育技术应乡镇企业转移,向城镇转移,不断拓宽其增收致富的用和疫病防治。加大土地投入,实行科学种田,着力渠道。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强化林木资源管护,确保农民持续增产增收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林药发展模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