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探讨

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探讨

ID:5306789

大小:191.7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探讨_第1页
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探讨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0期农业基础科学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探讨赖虹梅希增(江两省赣州I市气象局,江西赣州I341200;舟LU市气象局)摘要根据高山通信站所处雷击环境的特点,结合现代防雷体系,从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技术、内部防雷技术、接地技术3个方面对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为高山通信站防雷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高山通信站;防雷;技术中图分类号TU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0-0031-02高山通信站一般建在海拔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山峰埋地长度不小于2~,/pm(p为土壤电阻率),当土壤电上,地形复杂,坡度不均,引入雷害的途径多,极易成为雷

2、击阻率过高,电缆埋地长度过长时,可采用换土措施,通过降的目标。而且随着现代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集成芯片的广低P值来缩短埋地电缆的长度。需要强调的是电缆首端必泛应用,设备的抗冲击能力较低,由直接雷击产生的雷击电须装设浪涌保护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电缆外皮等共磁脉冲、地电位反击造成设备受雷电影响及损坏的机率增同接地。人户端电缆外皮、钢管必须接地,电缆段才能起到大。因此,为确保通信站建(构)筑物及站内电子通信设备在应有的保护作用。另外还须注意,当电缆内为三相不平衡雷雨季节的安全正常工作,应对通信站进行系统防雷,要求时,电缆内会产生涡流,加速电缆老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达到安全

3、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采用铠装电缆单端接地,并外套金属管,金属管两端接地的1现代防雷体系方式。按上述方法处理后,根据雷电流高频的趋肤效应,大根据现代防雷原理,系统防雷由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部分雷电流沿屏蔽层泄放掉。组成(图1)。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通信站建(构)筑的直击雷防浪涌保护装置是利用其非线性特点,用以限制瞬态过护:内部防雷主要是指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通过屏蔽(含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根据通信站电子设备情况采用合适法拉第笼)、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和共用接地等技术,保证的浪涌保护器,并考虑各级SPD的配合问题。电缆首端安装通信站建筑物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l_。这些防雷措施,

4、互相的浪涌保护器做为第1级SPD,应采用大通流量SPD,至少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各种技术的发展也不尽相同。80KA(8/20).第2级SPD安装在机房配电箱,第3级SPD安装在设备端,SPD尽量采用凯文接法。信号线、天馈线等进出机房的有源线路均应安装相应型号的SPD,光缆应将加强钢芯接地到机房接地母排上。3.2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减少瞬态过电压损害电子设备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减少雷电流所弓1起的电位差。在图1现代防雷系统图机房内设置环形接地铜排,采用40mmx4mm扁紫铜制2外部防雷技术作.利用90~120mm多股铜绞线与接地装置预留端子连外部防雷主要指的是

5、建(构)筑物的直击雷防护,外部接,连接点不少于2处。如机房面积较小或设备较少,可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成,缺一不机房设--?E流排,采用40mm~4minx120mm扁紫铜制作。采可。一般通信基站的建(构)筑物由通信铁塔和机房组成,用截面为16mm多股铜线将SPD的接地线、配线架、机架、机房位于铁塔内或铁塔旁。在铁塔顶部安装接闪器(避雷设备的金属外壳及各种线路的屏蔽金属线槽等金属体以最针),根据滚球法对避雷针保护范围进行计算,应使机房和短距离连接到等电位铜排上,其中配线架应每隔5m用等铁塔上通信设备处于保护范围内。可使用塔身作为接地弓1电位连接线就近连

6、接到汇流排上,且连接点应不小于2处。下线.但因为时间久铁塔连接螺丝容易松动而致电气连续4地网措施性不可靠,最好使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设置专门的接地是防雷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还是铁塔避雷针雷电引线。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根据现3内部防雷技术代防雷理念,高山通信站防雷地网要合理布置地网结构,扩3.1供电系统及信号传输系统的雷电防护大接地面积,为雷电流提供多通道泄放,在此基础上尽量降当雷电直接击在供电、信号线路上或邻近发生雷击时,低接地电阻。高山通信站采取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值一雷电波会通过供电、信号线路侵入到用电设备,以致于损坏般宜

7、控制在10Q内,当土壤电阻率大于700Q·m时,可不设备。通过敷设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埋地人户对接地电阻予以限制,但此时地网的等效半径应大于20m。和安装多级浪涌保护器,可将浪涌电压限制在设备能承受地网设计应根据通信站构筑物的形式、周边环境、土壤组的范围。成、土壤电阻率、地形以及地网的有效冲击半径等因素,确收稿日期2010—04—14定地网的边界和形状。31农业基础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0期4.1全面详细地掌握通信站环境资料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全面详细地掌握通信站所处位置的环境资料,包括通R=卫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