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技术及工程案例介绍.pdf

地源热泵技术及工程案例介绍.pdf

ID:53021310

大小:150.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地源热泵技术及工程案例介绍.pdf_第1页
地源热泵技术及工程案例介绍.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地源热泵技术及工程案例介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地源热泵技术及工程案例介绍口上海市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陈世玉—■匪

2、■本文结合江苏省某工程设计实例,根据项目概况以及热响应测试结果,介绍了空调系统划分、地埋管形式及布置方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生活热水系统的组成以及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目圈地源热泵系统;生活热水;冷却塔;运行策略表1夏季及冬季负荷计算表1、前言地源热泵作为一种以地源能实现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的节能系统。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源热泵技术的特点.并列举工程设计实例.根据项目特征介绍系统设计思路。地埋管的换热性能好坏除了与

3、土壤的传热性能密切相关外,也与地埋管的钻孔方式及地埋管形式密切相关。当地埋管间距小于2,地源热泵技术的形式4m时.受相邻地埋管的影响,热效率会下降;当地埋管间距大于地源热泵⋯通过消耗少量的高位能将低位能提升为高位6m时,地埋管换热性能达到极限,间距过大导致埋管数量减/J、能。按照室外换热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地表水系统、土壤埋管影响系统规模,因此地埋管间距在4-6米的范围内较为合适。根系统、地下水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是指由潜在水面以下一据热响应测试报告对应份额冬季的单位延米换热量为:1拌孔:定深度的

4、地下水热交换器与热泵机组相连.通过输入少量的电39.6W,m;2#7L:37.6W,m,孔深及埋管深度建议为100米。综合能.实现低位能向高位能的转移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是指通过地埋管间距及热响应测试报告以及地下室工程桩位置统筹考虑.在埋于土壤中的水平或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与热泵机组相连.实现热基本柱网内以埋管间距4.5m布置299口井。因此,综合考虑地埋管泵过程: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指采用地下水作为低品位热源,数量和容量.最终确定酒店区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根据规范【2设通过热泵过程实现制冷或制热。当冷热负

5、荷差别较大,或者单纯计要求,竖直换热管内宜保持紊流状态,单U形管内流速不宜小于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不能满足冷负荷或热负荷要求时.经技术经济0.6m/s,双U形管不宜小于0.4m/s。根据热响应测试换热量,计算分析合理时,可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典型的地源热泵复合换热管流量为0.328m3,h,本项目换热管采用换热效率更好的双U,系统主要包括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等复合式系统、地源热泵与冰蓄HDPEDe25管道.换热管和水平连接管布置在基础底板垫层下,冷复合式系统、地源热泵与冷却塔复合式系统等。每组换热系统在室

6、外检查井中与集水管,分水管连接.由集水管穿地下室外墙经地库后接地下二层地源热泵机房中的循环水泵送入地3,工程设计案例源热泵主机换热后,由检查井中分水器分至各地埋管与土壤换热.3.1工程概况。本项目是位于江苏省的某综合大楼,如此循环构成土壤源地埋管换热系统。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总用地面积:12328m.总建筑面积3.3地源热泵系统分析66340m.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717m,地下建筑面积:(1)空调系统。考虑到土壤热平衡因素,酒店区域冬季18623m。建筑层数:地上26层.地下2层。功能布局:地下一层

7、热负荷由地埋管负担,夏季多余冷负荷由冷却塔承担。因此,系及二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酒店区域主要包括裙房的一层酒店统冷热源采用两台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和一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大堂以及一层主楼酒店入口,主楼二层的物业办公.三层至十三主机设置在地下二层的地源热泵机房内.夏季提供7/12。C的冷冻层主楼及裙房。办公区域包括主楼一层办公大堂以及14层至26层水.冬季提供40/45。C的热水。夏季负荷时,2台地源热泵机组和1办公。超市区域主要包括一层裙房超市和仓库以及二层裙房超市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同时供冷,详细参数见表

8、2。和后勤办公。表2主要设备表3.2系统划分。本项目按照功能划分为酒店区域、超市区制冷制热部分热功率电压制冷数备注域、办公区域,分别进行夏季及冬季负荷计算,如表1所示。三个类型工况量量回收量量工质kWkWkWkWV区域空调形式的选择,需综合用地面积、区域运行模式、地埋管数螺杆式地源制冷605.651.3iO1.8部分量及换热量等综合考虑。本项目将地源热泵技术作为首选,因此计热泵机组制热606380R134a2热回.4l32.3收算地埋管数量及换热量.判断其可以负担的区域,成为首要工作。DOI:10.1

9、6116/j.cnki..isk.i.2015.11.016可调节外遮阳与建筑动态立面的结合设计口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赵琳郑一春■圈盈在建筑立面上增加建筑遮阳是建筑整体立面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可调节遮阳设计,并将可调节遮阳与里面美学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的提高建筑物的动态艺术效果,也符合节能环保的时代要求,能够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效结合。■目圈可调节外遮阳;动态立面设计;生态性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对建筑有过这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