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18432
大小:139.4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大穗型小麦新品种旱丰9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l1籼舛域2014.7粮食作物大穗型小麦新品种旱丰9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乔小锋秦小龙唐小霞(陕西省旬邑县种子管理站旬邑711300)摘要:旱丰902是用自选材料“87-6”做母本、京农79-13做父本杂交,F1再用长武131作父本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穗大粒,抗旱耐寒,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2012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适宜陕西省渭北旱塬及同类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主要优点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者和该品种的应用提供支持。关键词:小麦;旱丰902;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旬邑县地处陕西咸阳北部,平均海拔850~1300m,
2、F代再用长武农技中心梁增机选育的大穗大粒、早是典型的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年平均气温9~C,无熟的小麦品种“长武131”复合杂交,其杂交后代经过霜期179d.大于和等于10℃有效积温2955.8℃,日6年系统选育,至2004年稳定出圃5个姊妹株系。照时数2390h。年降水量550~600mm,该地域由于2004—2006年度增加抗逆性和适应性选择压力,在旬靠近子午岭山系,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夏季凉邑县川道、下、中、上部塬区及高寒山区按5个生态爽,冬季寒冷,无霜期短,低温寡照。类似于北部晚熟区设点进行品比试验鉴定,经两年试验将耐冻性、抗冬麦区与春麦区交界地带气候【l_。该地区由于低
3、温冻旱性、抗病性、丰产性方面表现突出的第二品系确定害和干旱少雨等自然灾害旱的影响,加之小麦病虫为人选品系。2006—2008年度在旬邑县原种场示范种害等严重发生,冬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我们经过植并扩繁。2009—2011年以“旱丰902”定名参加陕西十几年艰苦探索研究,成功选育出适宜本地及陕西省旱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在县原种场和农渭北旱原相似地区种植的抗旱、耐寒、抗病、丰产稳户示范.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生产中深受产的小麦品种旱丰902,并于2012年通过陕西省农当地农民欢迎。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陕审麦2产量表现2012011。2.1品比试验结果
4、1组合选配及选育过程2004—2006年度在本县内上部原区镇头农场、中1997年用自选的耐冻耐瘠薄抗旱多穗型材料部原区县原种场、下部原区郑家镇和川道城关镇及“87—6”作母本,用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的农艺性状优半山区马兰镇等5个生态区进行品比试验,旱丰902良、多花多粒品种“京农79—13”作父本杂交.第二年小麦品种2年中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661t/hm,作者简介:乔小锋(1962一),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电话:13991054489;E-mail:qgfeng@yeah.net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8]丰
5、光,李妍妍,景希强,等.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7】崔俊明,卢道文,宋长江,等.玉米额杂交种安玉13的选育及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1):109一¨1.示范推广[J].玉米科学,2005,13(3):58—59.一232一粮食作物2014.7舭帆挑i比对照长武134增产16.8%。嫩绿,亩成穗数27万~3O万,穗粒数35~40粒左右,2.2区域试验结果千粒重45—5Og。产量潜力在6.75dhm以上网。2009—2009—2010年陕西省渭北旱地7点区域试验,试2011年度二年区域一年生试产量均比对照晋麦47验平均产量4.8t/hm,比对照晋麦47增
6、产5.7%;增产,其中区试比对照增产3.2%,生产试验比对照增2010—2011年陕西省渭北旱地7点区域试验.试验平产2.0%.稳产性好。均产量5.378t/hm,比对照增产0.7%。二年旱地4.3品质中筋14点次,区试11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数占总点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容重数78.6%,试验平均产量5.090fhm2,比对照晋麦764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7%,湿面筋含量(14%47增产3.2%,达显著水平。其中2010年试验平均产水分基)32.8%,沉淀值61.9ml,吸水率56.9%,稳定量最高6.800fhm(陕西彬县);2011年试验平均产
7、时间2.3rain,最大抗延阻力216E.U.,拉伸面积74em。量最高达8.126t/hm(陕西彬县)。角质率86%,降落数值70S,属中筋优质小麦。2.3生产试验结果4.4适应性好2010—2011年度参加陕西省渭北旱地小麦新品陕西渭北旱地两年区试,一年生试19点次,种生产试验,5点试验4点增产,试验平均产量15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次5.427fhm.为最高,比对照晋麦47增产2%。79%,表明该品种在渭北旱地及同类生态区具有良好2.4多点示范结果的适应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