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pdf

《黑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pdf

ID:53014661

大小:432.2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黑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pdf_第1页
《黑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黑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43卷第6期马长青,谢成林,冯明,等.黑大豆新品种鸟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107~10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5.06.034黑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马长青,谢成林,冯明,姚义,钟越,张春华,喻义珠(1.江苏省高邮市蔬菜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高邮225600;2.江苏省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扬州225000)摘要:介绍了乌青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乌青1号俗称

2、高邮黑大豆,是由高邮市蔬菜栽培技术指导站和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共同选育而成的黑大豆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籽粒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黑皮青仁,营养保健价值高。关键词:黑大豆;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产业化中图分类号:$565.1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l06—0107—02黑大豆富含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食201402,具体选育流程见图1。物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加工制品2特征特性具有清

3、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保健功能,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乌青1号俗称高邮黑2.1株型大豆,是由高邮市蔬菜栽培技术指导站和扬州市农业技术推乌青1号幼茎基部紫色,由图2可见,植株直立,结荚鼓广站于1996年从日本引进种植的丹波黑大豆中系统选育而粒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分枝长而壮,有限结荚型。由成的黑大豆新品种,一般产量比丹波黑大豆高375kg/hm2左图3可见,成熟期株型紧凑,主茎粗壮,根系旺盛,抗倒性好;右。该品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黑大豆品种,其叶片卵圆形,紫花棕毛;落叶性好,不裂荚。

4、中粗蛋白质含量46.1%,比一般黑大豆高l0百分点,粗脂肪2.2农艺性状含量18.4%,比一般黑大豆高3百分点。该品种具备人体必生育期120d,株高8O一90cm,结荚高度22cm,主茎需的8种氨基酸,不但是滋补佳品,而且是中药中的重要配17.5节,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4O一60个,每荚1.7粒,料,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补血、养神、利水消肿、明目等功百粒质量加g。效,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保健佳品。乌青1号种皮乌黑光亮,种2.3籽粒品质仁碧绿晶莹,是食品工业良好的天然色素。本研究介绍了黑籽粒黑色、扁椭形、光泽弱,深褐

5、脐。粒大,商品性好,适大豆新品种乌青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口性佳。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察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要点,以期为扬州市及周边地区黑大豆的产业化生产提供质含量46.1%,粗脂肪含量18.4%。由图4可见,乌青1号依据。籽粒种皮乌黑发亮,种仁青绿色,呈椭圆形;而丹波豆籽粒种皮灰黑色,表面有粉尘,种仁黄白色,呈圆形。1选育过程2.4产量表现乌青1号是由高邮市蔬菜栽培技术指导站和扬州市农业201l—20l3年参加江苏省大豆区域试验,2011年平均产技术推广站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1997年从日

6、量为2695.5kg/hm~;2012-2013年2年平均产量为本引进种植的丹波黑大豆中选择变异株;1998-1999年采用2302.5ks/hm,较对照南农30增产13.5%,2013年增产达综合选育法选择优良单株;2000年进入株行圃;2001年进入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637ks/hm,较对鉴定圃;2002年进行多点鉴定;2003-2005年进行品比试验,照南农30增产24.5%。同时开展示范种植;2006-2010年继续进行示范种植;2.5适应范围201l—20l2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

7、试验;2013年参加乌青1号喜强光,不耐阴,易徒长。宜选阳光充足、气候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温湿、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3.5~15℃、年降水量1200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乌青1号,审定编号为苏审豆1700m、日照时间1100h/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肥沃深厚的冲积壤土、黏壤土、pH值5~7的中性到弱酸性土壤最佳。地下水位在60m以下,以排灌方便的农地为宜,一般在江苏收稿日期:2014—03~05淮南地区均可种植。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编号:SX(2007)001]。2.6抗病

8、性作者简介:马长青(1973一),男,江苏高邮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经济作物和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Tel:(0514)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中感大豆84683829;E—mml:gyJz009@163.corn。花叶病毒病SC3株系,感SC7株系。田间表现初花期中抗花通信作者:谢成林,硕士,推广研究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