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07594
大小:263.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1
《基于RS与GIS的浠水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4湖北林业科技1*基于RS与GIS的浠水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崔鸿侠刘学全唐万鹏史玉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摘要:基于RS与GIS的支持,通过影像遥感解译获得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运用GIS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模型,研究浠水县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换特征。根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计算浠水县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改进了传统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发现各用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从
2、而达到根据经济发展要求来适当调整各类用地结构比例关系的目的。关键词:浠水县;RS和GIS;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AnalysesofLandUseChangeinXishuiCountyBasedonRSandGISCuiHongxiaLiuXuequanTangWanpengShiYuhu(HubeiAcademyofForestryWuhan430075)Abstract:BasedonthetechnologyofRSandGIS,thepresentlandusemapwasobtainedth
3、roughinterpre-tingremotesensingimage.ThecharacteristicoflandusechangeduringtwophasesinXishuiCountywasstud-iedbyutilizinglanduseconversionmatrixofGIS.ThedynamicdegreeofsinglelandusetypeinXishuiCountywascalculatedbyexploitinglandusedynamicdegreemodel,whic
4、hdiggedoutthemutualconversionrelationshipbetweendifferentlandusetypesbyimprovingthetraditionalresearchmethodandachievedthegoalofadjustingtheratioofvariouslandusetypesby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XishuiCounty;RSandGIS;landusechange;dynamicdegree土地利用动态变
5、化的实质是人类为满足社会1研究区概况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配各种土地利用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发展趋浠水县地处鄂东中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势。准确及时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寻求合理的、位于东经115°~115°38′,北纬30°12′~30°49′。总可以取得较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模面积1943km2,占全省面积的1.05%。浠水县属[1,2]式,能够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服务。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与传统技术相比,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手段
6、,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可以快速、准确、及时地获得大面积的土地利用覆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5.6h,年平均气盖变化,乃至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实时信息,及温16.9℃,无霜期230~258d。浠水是1个典型时地反映土地利用的最新变化,在土地利用动态监的以丘陵岗地为主的丘陵县,地理概貌可分为北部[3]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山区、中部丘陵区、西南沿江平原区,各占全县总面*收稿日期:2010-05-06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16-03)。作者简
7、介:崔鸿侠(1979~),男,湖北天门人,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研究。2基于RS与GIS的浠水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总第164期积的20.4%、63.9%、15.7%。2数据获取和处理本研究分别采用1992年TM影像、2000年ETM+及2006年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e8.7,以浠水县1∶10万地形图为标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图1数据处理流程图辐射校正和研究区裁切等数
8、据预处理,生成统一坐3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标系和统一分辨率(30m)的遥感影像。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聚类分析、过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滤分析、去除分析等方法,最终完成浠水县的遥感变化、类型转换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面积变化首影像解译与分类,最后利用ArcGIS9.0对分类后先反映在不同类型的总量变化上,通过分析土地利的数据进行编辑、修正,同时对3期的数据分2个用类型的总量变化,可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总的态势[4]时间段进行空间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