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0398
大小:136.7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日本大阪采暖制冷经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采暖制冷低碳化专栏锄日本大阪采暖制冷经验研究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吴绪成大阪(Osaka)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是日本大阪地区尚未利用的高温能源和低温能源资重要的港13城市,也是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由于源具体储存量如表1、表2所示。其运河网发达,又被称为“水都”。包括31市,13采暖制冷的方式:日本的区域供热供冷町、村。首府大阪市。面积约1894平方公里,人口(Districtheatingandcooling)发展已经有30多882万,约占日本人n的7%,仅次于东京都。年,最早的区域供热供冷工程始
2、于1970年,位于大阪是西日本的经济中枢,经济地位仅次于东大阪千里新城(大阪副都心),规划住户4.5万户,京都。轻重工业综合发展,以机械、电机、化学、钢各类建筑约30幢。同年在该地区附近举办的世界铁、金属加工、食品、纺织等工业为主。大阪市、坍、博览会(EXPO’70)也采用了区域供冷,结束后并泉北临海工业地带为核心区。耕地大部为水田,城入千里新城系统。在此基础上于1972年制定了郊蔬菜、花卉、果树园艺业与乳牛、猪、鸡等饲养业《热供给事业法》,将热供给事业作为“公用事业”,发达。确立了它的技术和政
3、策地位。大阪地理坐标为东经135度33分,北纬34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是指在一个地方集中供热度38分。大阪北、东、南三面为山地所围绕,北、东供冷,然后通过配管系统,将热(冷)供给用户,进行部海拔500~600米,南部较高,最高点岩涌山898采暖、制冷、热水供应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需要米。中为大阪平原。淀川、大和川及其支流流贯。气的系统。这种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改善城市景观,防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00~止大气污染及城市灾害,有效利用空间,减少机械1,800毫米,霜雪较少。室面积,设
4、备容易管理,能量供给稳定,热设备运行表1高温未利用能源存量和可利用量推测焚化厂污泥污泥消焚化厂污泥焚污泥消发电排工厂排排热焚烧化发电排工厂排存量排热可烧排热化气体热可利热可利可利用地区存量排热存气体存热存量热存量合计利用量可利用可利用用量用量量合计里里里TJ/年TJ/年TJ/芷TJ/年TJ/在TJ/在TJ/年TJ/在TJ/在TJ/年TJ/芷TJ/年大阪府35,9061.11618455,60938.987131.8O212.959353296411.78226,059‘表2低温未利用能源存量和可
5、利用量推测处理厂废水热存量泵站废水存量存量合计处理厂废水热量可利用量泵站废水热量可利用量可利用量合计地区TJ/在TJ/笠TJ/年TJ/笠TJ/笠弋
6、年大阪府3110215.09246.19422.2889,37231.660SHANGHAiENERGY。上海节能r17采暖制冷低碳化专栏效率高,且能利用污水、河水、海水、垃圾焚烧、地铁等目前尚未完全利用的能源。目前,日本区域供热供冷的供给对象主要是公共建筑、办公楼、旅馆、医院等,居民住宅还在推广。由于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所以区域供热供冷的
7、规模相对较小。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热岛效应,特别制定了《大阪府推广区域供冷供热产业的指导大纲》,用以推广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促进余热利用,实现热排放的降低。截至到2009年9月,大阪府共有图1大阪临海供热株式会社南港供热中心供热范围14个供热区域,12家供热企业。其中业务范围比较大的供热企业有:关西电力公司下属的关西国际空港热供给株式会社、神户热供给株式会社、大阪临海热供给株式会社等。以关西电力公司下属的大阪临海供热株式会社向大阪南港地区的供热为例。南港供热中心于1991年12月获得营业执照,
8、于1994年4月正式开始营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大阪南港宇宙广场区域,供热总面积约为21ha,供热总建筑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其营业面积如图1所示,供热供冷原理如图2所示。图2大阪临海供热株式会社南港供热中心供热原理图”+”++”+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上接第6页)【3】清水健一.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究,抢占技术高地。动向.电工电能新技术,2001,1目前国内电动汽车技术与国
9、外的差距不像传统汽【4】王秉刚.纯电动汽车阶段发展目标的参车那么巨大,我们既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形成具数测算,2009,9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也要充分利【5】清华大学中国车用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用全球资源,通过多种合作机制,多层次、多渠道推车用能源技术路线与政策综合研究,2010,4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6】吴松.日本电动汽车发展动向与中国的机遇.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10,1参考文献【7】日本电气学会.电动汽车最新技术.机械【1】TIO电动汽车工作组.我国节能与新能工业出版社,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