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形成过程.ppt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

ID:53001762

大小:1.07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5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_第1页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_第2页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_第3页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_第4页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氏体形成过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是怎样形成的。并讨论为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Page2奥氏体核的形成;01奥氏体核的长大02奥氏体成分均匀化04剩余渗碳体溶解;03奥氏体的形成过程由Fe的晶格改组和Fe、C原子的扩散,它包括四个阶段:Page3(一)、奥氏体形核的形成:1、形核位置:(1)F/Fe3C界面;奥氏体晶核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处通过扩散机制形成;  (2)珠光体团交界处;  (3)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团交界处。2、在上述位置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处形核,这是由于满足三个起伏:    (

2、1)、界面上存在浓度结构起伏;相界面处存在碳的浓度起伏;轻易满足形成奥氏体所需的碳浓度。相界面处存在结构起伏;    (2)、界面存在缺陷,能量高,提供能量起伏;此处原子排列紊乱,位错、空位浓度较高,轻易满足形成奥氏体所需的能量;  (3)、有渗碳体溶解后的碳原子补充。Page43、有时在铁素体内部也能形核,只要满足:(1)、温度高,提供足够的相变驱动力;(2)、有嵌镶块,提供足够的浓度条件和晶核尺寸。4、奥氏体形核(在加热不快,温度不高的条件下):有铁原子和碳原子扩散机制。(二)、奥氏体核的长大:1、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

3、散:CA:奥氏体的碳浓度,0.77%;CA-F:奥氏体中靠近铁素体一侧含碳量(GS线);CA-Fe3C:奥氏体中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ES线);CF-A:铁素体中靠近奥氏体一侧含碳量(GP线);CF-Fe3C:铁素体中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QP的延长线);Fe3C:渗碳体的碳浓度,6.69%。Page62、碳原子在铁素体内部的扩散: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的同时,在奥氏体中出现了碳的浓度梯度(CA-Fe3C-CA-F),碳在铁素体中也进行扩散,促使奥氏体长大。由于F中与A交界的界面浓度CF-A原子向A一侧扩散,使F中碳浓度升高,

4、有利于向奥氏体的转化。Page7(三)、剩余渗碳体溶解:铁素体消失以后,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这部分渗碳体称为剩余渗碳体。1、实验现象:(1)、F消失时,组织中的Fe3C还未完全转变;(2)、测定后发现A中含碳量低于共析成分0.77%。2、原因:Fe-Fe3C相图上ES线斜度大于GS线,S点不在CA-F与CA-Fe3C中点,而稍偏右。所以A中平均碳浓度,即(CA-F+CA-Fe3C)/2低于S点成分。当F全部转变为A后,多余的碳即以Fe3C形式存在。通过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或继续升温,剩余渗碳体通过碳原子的扩散,不断溶入奥氏

5、体中,使奥氏体的碳浓度逐渐接近共析成分。这一阶段一直进行到渗碳体全部消失为止。Page8(四)、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当剩余渗碳体全部溶解后,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原来存在渗碳体的区域碳浓度较高,而原来存在铁素体的区域碳浓度较低,只有继续延长保温时间,使碳原子充分扩散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单相奥氏体。综上述共析碳钢的奥氏体等温形成是通过碳、铁原子的扩散,通过形核—长大—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四个步骤实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