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业废水集成膜处理工艺试验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7期甘肃科技Vol.24No.72008年4月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Apr.2008工业废水集成膜处理工艺试验研究姚志春(兰州商学院环境与生态经济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试验主要为超滤系统运行试验。试验中详细考察了在不同水质情况下超滤膜的相关运行参数、反冲洗、化学清洗周期和时间,进水、循环和产水水质、水量和压力的衰变过程。主要检测指标有超滤系统的进水、产水和反冲洗水的水量,运行压力,出水浊度,SDI值等。关键词:膜法水处理;工艺;试验;工业废水中图分类号:TQ028.8有色金属企业其工业污水的突出特点是浊度较领域,
2、尤其在污水资源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双高,COD、矿物油均偏高,水的硬度、含盐量较高。从膜法(即超滤膜+反渗透)实现污水回用目前已经成[1][2][3][4]经济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角度来看,如何在最经济为全球认可的工艺。的条件下,达到最好的效果,针对该水源的水质状况本试验主要为超滤系统运行试验。试验中详细及回用水的要求,采用实际排放水样,进行现场处理考察了在不同水质情况下超滤膜的相关运行参数、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范围,为下一步大规反冲洗、化学清洗周期和时间,进水、循环和产水水模回用水处理利用提供设计依据。质、水量和压力的衰变过程。在实验中,采用预处理、超
3、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回用,经前处理及超滤处理后1试验工艺及设备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深度脱盐处理。超滤膜因其具为了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胶体及细菌含量,去除有相态不变、无需加热、所用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水中有机物等杂质,保证反渗透膜的进水条件,其工能量消耗小、操作压力低、对泵及管阀件等材料要求艺流程图如下:低等特点开始应用于环保废水处理及废水回收利用2超滤试验步骤3试验数据及分析在实际运行试验过程中,主要通过调节超滤装3.1超滤产水水量和运行时间的关系置的进水和循环水的水量及压力测得超滤膜用于工对于超滤膜是否能作为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过业废水运行过程中的有
4、关参数:进水、循环、反冲洗程,从超滤膜的产水水量方面来看,应当有比较稳定的水量和压力的衰变曲线,反冲洗、化学清洗的所需的产水水量,以便于整个设备的系统设计和运行操周期与时间。主要测定指标有浊度,超滤系统的进作过程的控制。水、产水和反冲洗水的水量,运行压力。通过对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高含盐量废水、酸水未得到分离,再加上上游工艺中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过大,在超滤膜运行5天后,82甘肃科技第24卷使得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上升,经过反冲洗和化学清通过试验发现超滤可以部分有效去除水源中的洗,超滤膜的产水量恢复到45l/min以上。但运行COD。4天后,仍然是由于
5、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过大、气浮时间太短、废水COD和有机物超标造成超滤膜污堵,超滤膜产水量下降、进水压力升高,经过反冲洗和酸、碱交替化学清洗,超滤膜的产水量恢复到48L/min以上。图4COD与运行时间的关系4结论通过现场试验,可以获得如下结论:1)中试装置的运行来看,系统一直处于持续稳图1第一清洗周期产水量、压力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定运行状态,产水量达到了超滤膜的原设计产水量。3.2超滤出水含油量与运行时间的关系2)滤出水水质SDI小于5、油类小于1mg/L,完从以上图表所知,在整个试验运行当中,原水油全符合反渗透的进水条件。超滤可以部分去除水中类一直在一定范
6、围内波动,但经过整套预处理流程难以生化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降低COD。而且后,产水水质情况稳定,能满足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超滤系统的水的回收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充分指标中对于油类小于1的要求。节约了水资源。3)通过试验,以预处理+超滤+反渗透系统的工艺流程,完全可以满足冶金工业污水回用的要求。参考文献:[1]邵刚.膜法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程出版社[M].2002:283O290.[2]时钧、袁权、高从堦.膜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M].2000.247O333.[3]刘茉娥、蔡邦肖、陈益棠.膜技术在污水治理及回用中图2油类与运行时间的关系
7、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6O213.3.3超滤出水SDI与运行时间的关系[4]张烽,徐平.反渗透、纳滤膜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M].膜科学与技术,1003,23(4):234O236.[5]张葆宗.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M].2004.281O295.[6]马耀光,马柏林.废水的农业资源化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5O78.[7]姚志春.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再利用.甘肃水利水电技术[J].2003.(3):56O60.[8]姚志春.污水回用技术及途径探讨.甘肃水利水电技术[J].1999.(3):45O4
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