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

ID:52987854

大小:761.45 KB

页数:163页

时间:2020-04-07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_第1页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_第2页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_第3页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_第4页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 年冶金科学技术奖 (2).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简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二○一五年七月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简介目录目录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壹等奖项目介绍………………………1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贰等奖项目介绍………………………25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叁等奖项目介绍………………………74附: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索引表…………………153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壹等奖项目简介“快速变频幅脉冲冷却控制模具扁钢在线预硬化”生产线技术装备开发编号:2015074获奖等级:壹等完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安信中元科技发展有限公

2、司完成人:李谋渭、赵明远、董学东、安振刚、刘国勇、魏朝盛、童朝南、刘雅政、梁立厚、朱冬梅、李江昀、吕学飞、才丽娟、张少军、宫世创项目简介:本技术属冶金机械及自动化、轧钢及材料热处理领域。它针对我国模具钢目前存在的生产周期长、能耗大、成本高,对环境污染大,质量竞争力较差,有约46%还依赖进口的情况,结合东北特钢大连基地环保搬迁项目,提出“快速变频幅脉冲冷却控制”在线淬火新原理,开发出国内外首条我国首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快速变频幅脉冲冷却控制模具扁钢在线预硬化”生产线,并一次投产成功。以在线预硬化代替离线预硬化;以气水淬火代替油、油水淬火;实现了模具钢生产短工艺流程,开发出世界首个“多波段变频

3、幅气水组合冷却器控制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开发出“脉冲气水冷却”构建理想淬火冷却曲线和加热、轧制、在线淬火、回火组织统一调控技术,控制了淬火冷却路径,使模具钢获得期望的目标组织,实现了快淬而不易淬裂,满足生产节奏,结合多场耦合板形平直和均匀控冷技术、计算机精准控制技术和在线质量判定技术,使调试生产的模具钢产品同板硬度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发了“气水两相流变冷却强度最优控制”等技术,使水系统降低能耗50%。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先进:(1)与国内外模具钢离线预硬化技术相比,节能、清洁生产3效果极显著,每生产1万吨模具钢,可节省再加热能耗14300GJ,相当燃烧244万Nm1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壹

4、等奖项目简介3发生炉煤气,免去约520万Nm加热炉废气和8~10吨油的污染排放,少烧损150吨模具钢。对生产10万吨生产线,可节省4000多万元再建加热线投资和300多万元年运营费用,降低生产成本;(2)淬火快速,每块模具钢在线淬火时间不大于5min且不淬裂率达99.6%,为油水池式淬火时间的1/2~1/4,保证轧制线生产节奏;(3)以31000m/h水系统完成生产线淬火功能,为池式淬火的1/5;(4)换热调控范围广,为国内外油淬火、水溶性聚合物淬火4~6倍,为水池式淬火的1.5~2倍,其弱冷调控能力是进口辊式淬火机所没有;(5)取得国内外离线淬火不能取得特殊工艺效果,提高淬透性和强韧性,调试

5、生产的模具钢同板硬度差在1.5HRC内,与进口日本大同和瑞典一胜百水平相当且略高。冷作模具钢9GrWMn系列网状带化物水平达1级以下,与国外水平相当,热作模具钢H13等细化组织,满足北美压铸协会要求。投产三年,产品遍布亚洲、欧美,4Cr13H预硬钢已占国内市场50%以上。新增产值42660万元,新增利税6199万元。以本技术为核心,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成功开发,低合金、易淬裂的4142塑胶模具钢已成功全部远销美国;本技术装备将推广到大规格扁、棒线材和有色金属淬火控冷上。2201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壹等奖项目简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理论创新与核心技术工程应用编号:2015216获奖等级:壹等完成单位:鞍

6、钢集团矿业公司、辽宁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完成人:邵安林、张国建、任凤玉、任奋华、刘殿军、张治强、邓鹏宏、马旭峰、马东、李角群、田迎春、韩文成、丁航行项目简介: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采矿工程技术领域。本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地下矿山新型崩落采矿技术与应用(编号:2013BAB02B08)”的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普遍存在的损失贫化大的技术难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回采过程各环节相互关系研究。通过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过程各环节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崩落体的概念,并以崩落体为核心,将回采过程各环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崩落体、放出体、松动体三者之间关系的

7、数学模型。崩落体形态及其崩落体形成机理研究。(2)首次进行了崩落体形成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揭示了崩落体形成机理,得出了崩落体的实际形态,提出了用放出性来衡量崩落体的形态优劣。建立了崩落体形成过程的耗散函数。并应用PFC2d数值软件模拟研究了崩落体形状和放矿过程中崩落体的状态变化。(3)松散覆盖岩层自然分级研究。提出了自然分级的概念,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证实了自然分级的存在,并研究了其对放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