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

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

ID:52981272

大小:303.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5

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_第1页
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_第2页
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_第3页
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方竹水电站拱坝坝肩稳定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水电2013年第2期(总第170期)技术交流方竹水电站拱坝J3:rl肩稳定分析徐江燕(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遵义563002)【摘要】方竹水电站大坝因修建时未按设计要求对两坝肩作防渗处理,经多年运行,两坝肩岸坡及接触带的渗水长期浸泡软化坝肩岩层及层间的软弱夹层,加之右坝肩抗滑岩体较为单薄,大坝坝肩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在对坝肩及坝体与基岩接触带采取了防渗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原设计资料、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电站建设过程中基础处理措施等,进一步复核坝肩稳定计算参数,分析计算坝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大坝坝肩稳定作出了科学评价。【关键词】拱坝坝肩渗漏坝肩稳定滑动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年l0月1

2、日1、2号机组正式运行;3号机组于1工程概况】999年1月动工安装,同年5月25日完工并投入运方竹水电站地处贵州省余庆县龙溪镇苏羊管理行。2000年8月8日工程全部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区境内,坝址位于乌江右岸一级支流余庆河中下因工程修建时受资金、技术等限制,大坝左、游,为余庆河的第2座梯级电站。电站坝址以上流右岸帷幕灌浆未能按设计要求实施,坝体与岩体接域面积1323km2,水库总库容5660万m3,校核洪水触带灌浆施工质量差(钻孑L揭露),拱端与岩基陡位554.17ITI,正常蓄水位552.00m,死水位535.00ITI。坡接触带也未作接触防渗处理,导致大坝坝肩接触电站为坝后式,安装有

3、3台机组,总装机8200kW带及左右岸坡产生渗漏。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及现(2×2500kW+1×3200kW)。场勘测数据,大坝左、右坝肩和坝体与基岩接触带方竹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重力墩、均有渗漏现象,两坝肩下游岸坡岩层存在大面积明溢洪道、发电引水系统、冲砂兼放空底孔、发电厂显渗水现象,且两坝肩的渗漏量随库水位的升高逐房、升压站等组成。大坝为150号细石混凝土砌块步增大。另根据坝肩钻孔取样及压水试验分析,发石双曲拱坝,坝顶高程555.00m,最大坝高66.0I'/1,现坝址处白云岩因微细隐节理发育,岩体呈互层镶坝顶轴线弧长158.34m,坝顶宽5.00m,坝底宽嵌块裂结构特征,钻

4、孔压水试验多段岩体透水率14.401TI。重力墩设于大坝右坝肩,高11.0m,为150>17.26Lu,两坝肩与基岩接触带存在明显渗漏现号细石混凝土砌块石结构,顶宽17.1m、长19.2~象。渗漏给坝肩的抗滑稳定带来了较多不利影响。25.5m,底宽22.6m、长26.0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2坝肩地质基本资料岸,与大坝右岸重力墩相连。溢流堰堰形为实用堰,堰顶高程546.001TI,溢洪道总长213.92m。电站2.1地质基本资料发电引水系统布置于大坝中部坝身,取水口型式采1)坝区河谷地形。坝址位于余庆河与其支流用直立岸塔式。冲砂兼放空底孔布置在大坝左坝苏江河汇口下游地形缩窄处,总体为横向河

5、谷,岩段,呈径向布置。主、副厂房布置在大坝下游侧。层缓倾下游偏右岸,倾角20。~25。。坝址横断面呈工程于1989年1月30Et开工建设,1994年7“u”型,左岸地形宽厚,右岸有1个低垭口,地月7日下闸蓄水,同年12月首台机组发电;1995形较单薄。2)地层岩性。坝址地层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主要岩性为薄至中厚层白云岩夹角砾状白收稿El期-2012—10—29作者简介:徐江燕(1982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云岩、泥质白云岩。电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Email:e~awjl@163.c一3)地质构造。坝址为单斜构造,横向河谷。·17·技术交流SMAII.HYDROPOWE

6、R2013No2.TotalNol70岩体中细微节理发育,在左、右坝肩岩体内分别发影响坝肩抗滑能力。育有2组共轭裂隙:左坝肩为N26。E/SE75。和3)坝肩岩层倾向下游,倾角20。~25。,且受N75。W/NE~70。;右坝肩为N23。E/SE80。和N83。地形条件及溢洪道布置影响,大坝右坝肩抗滑岩体W/NE~70,裂隙宽约为0.2~2cm不等。强风化带较为单薄,在较高的地下水位长期作用下,坝肩存内裂隙多张开,大部充填次生粘土及岩屑,局部为在较高的扬压力,对坝肩抗滑稳定不利。方解石脉胶结;弱风化带内裂隙闭合,局部为方解4)大坝坝肩基岩、层面、裂隙面在渗水长时间石脉胶结,贯通性差。裂隙

7、密度一般2—3条/m。作用下软化,相关力学参数与原设计值变化较大,裂隙连通率:强风化带60%一70%,弱风化带对坝体应力不利,同时影响坝肩抗滑稳定能力。40%~50%。4坝肩抗滑稳定分析主要参数复核4)软弱夹层。在左、右坝肩∈的下部层根据大坝左、右坝肩及坝体与基岩接触带的渗问有R、R、R软弱夹层顺层稳定分布,夹层在漏情况及勘察资料,对左、右坝肩及坝体与基岩接地表强风化带可见厚度:Rl=0.2—2.5em、R2:触带进行帷幕灌浆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