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

ID:5298121

大小:1.19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7-12-07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_第1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_第2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_第3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_第4页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_孙继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报告人:孙继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信息体系专家组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专家机电组组长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信息与自动化专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劳保学会安全监控专业委员会主任1建设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必要性煤矿井下死亡事故主要有瓦斯、顶板、水灾、火灾、运输、机电、放炮、炸药燃烧和爆炸等。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井工开采高达90%,赋存条件差,灾害严重,小煤矿多,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行业管理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非法违法生产

2、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不健全,也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瓦斯与煤尘爆炸、煤尘爆炸、炸药爆炸等都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这些遇难人员中,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约占80%,由于创伤和烧伤致死约占20%。矿井火灾和炸药燃烧事故,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的比例更高。笔者作为国务院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的多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的遇难人员,绝大多数是有逃生可能的。但部分事故矿没有给入井人员配备自救器,部分遇难人员未经培训下井不会使用自救器,部分事故矿没有配备隔离式自救器等,从而造成这些人员遇难。因此

3、,研究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对提高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能力,减少事故伤亡,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将“防灾”、“避灾”、“减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防灾”:预

4、防为主、超前防范;(2)“避灾”:安全逃生、避险、自救;(3)“减灾”:应急救援。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3)紧急避险系统(4)压风自救系统(5)供水施救系统(6)通信联络系统3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3.1定义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遇险人员安全撤至地面和安全避险的重要保障。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由压缩氧自救器、氧气呼吸器、逃生通道、避难硐室、避灾路线及指示(声、光、生命绳等)和应急预案等组成。反对强制装备救生舱,欢迎进行救生舱的科学研究与探索。3.2国家有关文件从未要求必须装备救生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5、]23号)》“紧急避险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优选避难硐室”。《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安监总煤装[2011]33号)》。3.3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矿工生还是避难硐室,而不是救生舱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事故,33名矿工被困井下700m深处。被困矿工在井下避难硐室等待救援。8月22日

6、第1个救援钻孔打通,10月13日3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33名矿工生还,井下避难硐室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在第1个救援钻孔打通前的17天里,矿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全部由避难硐室提供。这再次说明建设避难硐室的必要性,但不是救生舱。3.4美国梅西公司煤矿发生爆炸事故,29人死亡2010年4月6日,美国梅西能源公司一煤矿发生爆炸事故,29人死亡。3.5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原则笔者作为国务院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10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经现场勘察、查阅资料、逃生人员笔录、救护报告、尸检报告分析等,笔者认为,自救器是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紧急避险装备。遇险人员尽快安全撤至地面,是

7、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即地面最安全。一般事故早期影响范围较小,但事故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和次生事故发生,会波及整个矿井、救生舱和避难硐室。强大的爆炸冲击波会使救生舱倾倒和变形。水灾淹井后,较大的水压会灌满救生舱。因此,遇险人员要抓紧时间逃离危险区域,安全到达地面,地面最安全。进入救生舱和避难硐室躲避,是逃生通道被堵等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的无奈选择,绝不是首选紧急避险方案。案例一、2007年12月5日23时7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瑞之源煤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