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

ID:5297530

大小:98.19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7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年5月上第2卷第9期·100·JoumalofChin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formationMav2010V0L2No.9/.1',JL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2例临床分析孙晓辉(黑龙江牡丹江第二医院一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3)【关键词】tbJL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感1.6超声心动图检查全部患儿入院后均进行了超声心染性疾病,现将1996年2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2例动图检查,发病5天内12例可见左室内径增大,8例病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分析如下。

2、后恢复正常,4例发展为扩张心肌病。4例发现少量心包积1资料与方法液,病愈后恢复正常。1.1资料来源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3家医院1.7x线表现8例表现为心胸比率增大,lf例表现为急自1996年2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肺水肿征象,3例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片特性心肌炎52例,其中男3O例,女22例,年龄1~12岁。征。1.2确诊依据(1)发病前近期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521.8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多发病急剧,病情例中有明确感染史者48例(92.4%),其中36例(750%)为危重,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本组采用卧床休息、抗病毒、保呼

3、吸道感染,l2例(25.O%)为肠道感染,其余4例仅表现为护心肌、控制心力衰竭、抢救心源性休克、纠正严重心律失发热而无呼吸道或肠道症状;(2)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常等综合治疗方法。症状;(3)有心肌损伤的表现,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2结果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及呼吸窘迫等;(4)本组7例急性期死亡,其中3例死于急性肺水肿,2例血清心肌酶增高或(和)血清肌钙蛋白增高;(5)有组织学和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心脑综合征。出院后随访2病原学的证据。以上均符合1999年9月昆明会议制定的年,4例发展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急性心肌炎诊断标

4、准_1]。6例心电图遗留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1.3临床表现3讨论。1.3.1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8℃~39.6℃,多为3.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不规则热或弛张热。情危笃,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1.3.2呼吸困难本组有25例(48.1%)患儿以发热后突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脑综合发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等,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儿生左心衰竭症状。命。1.3.3惊厥与抽搐有18俐(34.6%)患儿表现为发热后3.2合并心律失常患儿,一般不选用抗心律失

5、常药物,因5~7天出现惊厥,意识丧失和抽搐,小婴儿表现为双眼凝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几乎都有心肌负性作用,易诱视。其中lO例心电图证实为Ⅲ。房室传导阻滞(IIIoAVB)发或加重心衰,或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药并发心脑综合征。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广射频消融术。合并Ⅲ。1.3.4疼痛有8例年长儿在发热1周后分别出现持续性AVB出现心脑综合征时,安放I临时性起搏器是帮助患儿度胸痛(5例)、腹痛(2例)和肌痛(1例),胸痛患儿心电图出过急性期的重要方法,4周仍未能恢复正常心律者,可植入现异常Q波,酷似心肌梗死表现,其中3例伴有心源性休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克。

6、3-3本组12例在疾病早期发生左室内径增大,8例病愈后1.4标准l2导心电图记录窦性心动过速26例,心动过恢复正常,4例发展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近年来研究证缓6例,m。AVB10例,双分支三分支传导阻滞6例,窦房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和免疫损伤有关,并且传导阻滞2例,AVB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合并有人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和病毒性心肌炎是同一病理过程的阵发性房颤2例;sT_T改变l3例,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不同阶段,感染早期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而后期则发联2个或2个以上有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并有动态生心室重塑。提示我们早期应用药物干扰心肌纤维化是变

7、化,其中5例伴有异常Q波;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性室速防止心肌炎向心肌病发展转化的手段之一。2例,频发房性早搏伴阵发性房颤5例。3.4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1.5实验室检查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可1.5.1血清心肌酶全部患儿自入院第1~2天测心肌酶做为病原学诊断的参考依据。但多年临床体会,上述阳性率1次,共7~10天,CPK、AST、LDH、CK—MB均持续增高1很低,而病原学的确诊指标又很难实施,所以,急性病毒性周以上,无酶峰变化。心肌炎仍然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心肌损伤指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