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6040
大小:107.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从四声别义看汉语声调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言研究》2002年第4期(总第49期)从四声别义看汉语声调的发展舒志武华南农业大学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四声别义变调趋势的分析,认为汉语声调的发展演变是先有平声,再由平声演变发展出上声和去声。入声不是一个调类,而只是一种具有特殊韵尾的韵类,其调型与平声无别。本文还强调,讨论声调应树立时间层次观念,笼统地说古有四声或古无四声,很难把问题说清楚。关键词:四声别义声调的发展入声韵入声调中图分类号:H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63(2002)04-0054-04一四声别义是用变读声调来区别词性词义变化的一种手段,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周祖谟先生曾著《四声别义释例》一
2、文①,“就(贾昌朝)《群经音辨》所举之词略释其例”,结论是:“有由平声变为上去二声者,有由入声变为去声者,其中由平变入,或由入变平,则绝少。据此可知古者平与入截然为二。因语义之蕃衍,而平声可以读去,入声亦可以读去。此即魏晋以后去声字所以日益增多之故。”笔者据周先生的释例列为下表:变调平上去入本调平→474上→38去→入→6“种、上、仰”三字,周文作去→上,本表作上→去;“便、降”二字,周文作去→平,本表作平→去。“种”,贾昌朝以上声为本调,去声为变调。笔者取贾说,从词义发展来看,应该是先有种子(上声)后有播种(去声)。“上”,《说文》的解释是“高也”,大徐注音“时掌切”,
3、上声。“上升”义当为去声,正如“下”字“底也”义为上声,“下降”义为去声的情况一样。“仰”,应当是“仰望”义(上声)在前,“仰仗、依赖”义(去声)在后。“便”,应该是“安适”义(平声)在前,“便利”义(去声)在后。《说文》的解释就是“安也”。从谐声关系看,“便”从“更”得声,“更”是平声,“便”也应该是平声在前。“降”从“夅”得声,《说文》“夅,服也。”“降,下也。从阜,夅声。”“降”有“降服”义是替代“夅”字而得。所以应该是“降服”义(平声)在先,“下降”义(去声)在后。上表所列并不能包括四声别义现象的全部,但这是比较早的材料,在声调的发展演变中较有代表性。·54·本文
4、的意图就是要根据这些材料,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四声别义实际上就是去声别义,并对汉语声调的发展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本调是用来表达本义的,本义有了发展变化,就要用另一个调来表达,即用变调来表达变义。在时间顺序上,因为先有本义,后有变义,声调也必然是先有本调后有变调。这是辨别何为本调,何为变调的重要依据。如:衣,身障也,平声;以衣施诸身,去声。先有衣,才能穿衣。其它如“冠、枕麾、膏、文、巾、被”等等都是。行,履也,平声;履迹曰行,去声。先有履的动作,后有履的行迹。其它如“贯、过、编、卷、传、藏、量”等等都是。以上主要是词性的变化引起声调的变化。假,本义是取于人,读上声;后又有了给
5、予义,故用去声加以区别。风,本义是上化下,平声;后又有下刺上义,故用去声加以区别,等等。首,头也,上声;头所向也叫首,去声。劳,勤也,平声;又有慰劳义,读去声。雨,雨水,上声;下雨,去声。等等。出气为呼,呼读平声;号呼也叫呼,呼读去声。等等。巧,工巧,读上声;伪诈也叫巧,读去声。等等。以上主要是词义的变化引起声调的变化。本义和变义都有一个先后次序,只是有的可能分辨起来不太容易。从统计表看,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除了有4个平声变上声外,其余118个平、上、入的词都是变为去声,占百分之九十七。第二,平、上、去都没有变为入声的,却有6个入声变去声。第三,变调是顺序的,即平→上→
6、去,而不是逆序的平←上←去。关于上古汉语四声的调值调型,现代学者根据现代方言,参考民族语言的情况,对上古汉语声调进行了构拟:平、上、去、入四声分别属于平、升、降、促四种调型②。至于具体的调值,已无从知道,但有了这个调型的分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中,每相邻的两个调之间差别最小;彼此距离越远,差别也就越大③。本文的看法稍有不同:平与去差别最大,上与去次之,上与平又次之;入声带清塞音尾,元音短促,是韵母特殊,不是声调不同。平声是平调,汉语中从古到今都是平声字最多,是一个基本调,四声别义变调后的去声字绝大多数是由平声而来,(本文统计表中将近百
7、分之七十变调字来自平声)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上声是升调,从本文的统计表看,平声78个字只有4个变为上声;上声38字全部变为去声,可见上声与去声的差别比上声与平声的差别要明显。差别明显才能辨义。去声是降调,四声别义以平声变去声最多,上声变去声次之,入声变去声又次之。四声别义,要求变调与本调差别明显,因此去声应该跟平声、上声距离都远,所以平声、上声和入声都变为去声。入声短促,韵尾传统上拟作-p、-t、-k,与无韵尾、鼻韵尾的音形成阴、阳、入三类对立。可见入声属于韵母范畴的问题,不是声调问题,不与平、上、去构成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