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

ID:52953314

大小:940.0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3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_第1页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_第2页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_第3页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_第4页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滨河景观设计——以景德镇昌江中渡口到瓷都大桥段滨河景观设计为例满新张捷【摘要】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历史城市传统风貌的严重破坏,因而环境空间的趋同性以及历史文脉的割裂性成为城市历史环境景观设计中所应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难题,以景德镇昌江中渡口到瓷都大桥段滨河景观设计为例,在深入挖掘景德镇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特色的基础上,从地段所在的历史地域文化及现状遗存入手,着重梳理其独有的城市历史肌理,并力求在设计中保存其城市记忆,依托“水—城—山”的特色景观空间结构,为历史地段注入现代化城市功能的同时,将昌江开放性滨河景观重还景德镇市民。【关键词】历史环境;历史地段景观设计;滨

2、河景观1.独特的区位条件及价值1.1地理区位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本研究对象为景德镇中山北路历史环境下的滨河空间,主要范围为北至昌江大道、南抵中渡口、西到昌江西岸、东至中山北路之间的地段,总面积约为33.95公顷。其中,滨江部分(防洪堤到中山北路)的面积为4公顷,为重点研究对象。(图1)1.2地段概况图1研究范围及其微观区位图1.2.1昌江本研究地段位于昌江中渡口至瓷都大桥段东岸。昌江属鄱阳湖区饶河水系,是景德镇市1与外地沟通的唯一水道,在皖赣铁路通车前,它承担着景德镇市物资运输总量的一半以上。昌江流域处赣东北暴雨区,5~6月是洪水灾害的主要时期。如历史上最大一次洪水发生

3、在1884年,渡峰坑水位达36.67米,超过警戒线8.17米。新中国成立后最高水位达33.85米(19551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年),超过警戒线5.35米;最低水位20.83米(1958年)。1.2.2中山北路本研究地段内包含景德镇最为重要的历史街道——中山北路。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山北路的北段,南北长约1000米,途经徐家码头、里市渡、石狮埠、中渡口(曹家码头)。中山北路原为中山路北段,是景德镇市老城中心地段。中山北路平行于昌江东岸,北起观音阁,南至珠山中路,路幅宽8米,地面标高约为31~32米。1.2.3水利工程本研究地段内沿昌江东岸已修建完成防洪堤水利工程。根据九江市水利电力规划

4、设计院提供的景德镇市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图集,本研究地段范围内建设防洪堤,堤顶高程为35.69~35.36米(设计洪水位线为35.19~34.86米)。与此同时,应水利工程需要,中山北路西侧滨江区域的建筑已全部拆除,同时拆除的有道路东侧临街建筑,街巷肌理消失,但前街至后街范围内仍有文保单位1处(天主教堂)、推荐历史建筑16处、传统风貌建筑116处。1.3地段历史沿革及价值特色1.3.1地段历史沿革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发展历程与瓷都大桥至中渡口地段关联密切,历史上称该地段为许家码头至中渡口段。该地段作为景德镇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的传统功能分区中地位显要。从当前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许家码

5、头到中渡口地区从南宋时期即成为镇区北部边缘区域,明代开始成为主要运输码头和原料输入地,到明代后期已经成为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闹的街市,人口集中。从清代开始,景德镇的传统功能分区逐渐图2清代晚期前、后街功能变迁模式图具有了现代城市意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5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御窑厂核心区、原材料输入交易区域、民窑生产集中区域、工商业区及金融中心、民窑生产集中区域)。其中许家码头、里市渡、中渡口为轴线的原材料输入交易区域在景德镇城区中始终为贸易的核心地带。清代晚期开始,陶瓷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生产手段和运输工具的演进,传统的依河建窑方式不再成为景德镇地区陶瓷生产的唯一选择。随

6、着级差地租的出现,景德镇老城中成为陶瓷销售和生活居住的主要区域,传统的功能格局由窑房—坯房—民居的中心散布式变为具有现代城市布局意味的功能分区式。因此,本地段的主要功能在陶瓷原料输入地的基础上逐渐加入了城市生活的要素,出现了众多瓷行、当铺等生活商业设施。从史料记载看,地段内众多街巷名称与瓷器行存在一定关联,地段周边存在两座明清时期会馆建筑(图2)。至解放初期,该路段仍为景德镇市区仅有的两条主要街道之一。现如今,本地段的功能逐渐转化为居住功能。1.3.2街巷格局研究地段内的中山北路为景德镇市老城内主要的两条街道之一,人们称这两条街道为前2后街。前街,既中山路;后街,既中华路。后街两侧地

7、势高,无水害,建筑以窑厂、坯坊为主;前街两侧地势低,时有水患,建筑以红店、瓷行、颜料店、商铺、民居等为主,便形成了前街贸易、后街生产的街巷格局。前街与后街之间由多条步行的街巷作为联系,因此空间的开放性由前街的较强减退至后街的较弱。2.历史地段的现状问题分析2.1历史地段的城市功能单一,缺乏公共性本地段的现状用地情况以自发的商住混合为主,活力较低。从总体规划的情况看,该地段规划的主要功能为居住用地,结构相对单一。且当前本地段周边开始建设的工程项目多为住宅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