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52869
大小:449.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基于路径识别的寻迹智能车设计与实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1期安徽工程大学学报Vol.27.No.12012年3月Journalof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Mar.,2012文章编号:16722-477(2012)01-0060-04基于路径识别的寻迹智能车设计与实现孙书诚,郎朗*,王虎(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电气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为了实现智能车沿道路上引导线自动寻迹,研制一种基于模型汽车为硬件平台的智能车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对C
2、OMS摄像头捕获的道路信息进行处理,在获取更准确图像的基础上,依靠舵机进行方向控制,通过闭环PI控制电机驱动智能车前进.本设计实现了智能车沿引导线稳定、快速行驶的功能.实验表明,此设计方案提高了智能车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关键词:智能车;摄像头;边缘检测;路径识别;自动寻迹中图分类号:TP29;TP242.6文献标识码:A智能车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许多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载体,体现了车辆工程、人工[1]智能、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路径识别与跟踪等方面.在路径识别方面,一般只考虑理想状态下的光线,而忽略光线变
3、化对图像采集的影响,导致图像信息的丢失,[2]降低了智能车判断路径的准确率.本文在图像处理时使用动态阈值,改进边缘检测算法,提高图像的区分度,解决了智能车在前进中摄像头受环境中光线影响的问题,提高了图像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在路径跟踪方面,提出了根据路径情况、参数整定的分段处理方法,解决了智能车在不同类型路径下准确跟踪引导线的问题.1寻迹智能车硬件设计寻迹智能车以飞思卡尔公司的MC9S12XS128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车速检测模块和舵机转向模块等.其系统构成见图1.1.1控制器模块图1寻迹智能车系统构成寻迹
4、智能车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MC9S12XS128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芯片,该芯片使用锁相环(PLL)设定系统的工作频率,最高可达96MHz.寻迹智能车采用64MHz的工作频率,可以满足CMOS[3]摄像头采集的需要.同时使用PWM模块控制舵机转角和电机转速;用增强的捕捉定时器(ECT)对编码器脉冲计数;用通用异步串口(SCI)把智能车行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通过ZigBee无线通信动技术发送到PC机以便实时分析;对于大量的图像参数,使用微处理器高速同步串口(SPI)及时送至SD卡上,获取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图像信息.1.2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采用基于CMOS
5、传感器的数字摄像头OV6620,采集的图像是PAL制,每秒25帧,一帧两场,一场图像为356×292像素,可通过内部寄存器调整摄像头的参数,如最大灰度、对比度、曝光率控制等.由于智能车只需识别道路中黑色引导线,故只需提取图像的灰度信号,灰度值经OV6620的引脚Y0~Y7并行送给MC9S12XSl28微处理器的普通数据口.OV6620摄像头的时钟控制信号场中断信号(VSYN)和行中断信号(HREF)分别接微处理器中增强型捕捉定时器(ECT)模块中的PT1和PT0引脚.OV6620摄像头和MC9S12XSl28微处理器的连接图如图2所示.收稿日期:201
6、1-11-02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40606m153);芜湖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芜科计字[2011]47号文);安徽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j2012b009)作者简介:孙书诚(1981-),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郎朗(1956-),女,安徽蚌埠人,正高级工程师,硕导.第1期孙书诚,等:基于路径识别的寻迹智能车设计与实现·61·1.3电机驱动模块为满足智能车快速运动的功率要求,电机驱动选择高电流半桥驱动芯片B
7、TS7960B,电流最高可达43A,但因其内阻很小,典型值为16mΩ,因此功耗较小,且具有过热关闭功能.在此应用中,通过BTS7960B芯片将恒定的电池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PWM脉冲电压序列,改变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实现直流电机转动速度改变.为提高脉冲的分辨率,将MC9S12XSl28微处理器内部两路8位PWM寄存器级联成一路16位寄存器使用,分辨率由0.019531提高到0.000076,级联成后的PWM3和PWM5引脚输出的脉冲经74HC244缓冲驱动器后,与BTS7960B输入端IN相连接,BTS7960B输出端OUT1和OUT2并联后
8、接电机一端,从而达到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目的.电机驱动模块电路见图3.图2微处理器与摄像头连接图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