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8·儿科药学杂志2007年第13卷第4期JournalofPediatricPharmacy2007,Vol.13,No.4·综述·3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12陈炯,综述,刘恩梅审校(1.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浙江宁波315012;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中图分类号]R37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8X(2007)04-0068-03ProgressofthevaccineofPneumoniaStreptococcus12CHENJiong,LIUEn2mei(1.Wome
2、nandChildren’sHospitalofNingbo,ZhejiangProvince,ZhejiangNingbo315012,China;2.Children’s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China)1881年由美国的史丹伯格和法国的巴斯德在各显示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非[3]自实验室同时分离一株革兰阳性双球菌,即肺炎链球常高,2000年分别为87.4%、89.3%和88.3%。2002菌(S.pneumoniae,SP)
3、。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SP常寄~2003年,全国5个地区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4]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形成带菌状态,当机体免疫力(PISP)为23.7%,青霉素耐药率为22.7%,PRSP发下降时,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婴幼儿、年老体弱者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杭州(44.1%)、武汉(26.2%)、沈易发生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阳(21.5%)、上海(20.8%)、北京(18.5%);同时S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还可引起胸膜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亦高达80%以上。2003年脓胸、脑膜炎、败血症、
4、中耳炎等侵袭性疾病。随着抗7月,在韩国召开的第4届抗微生物制剂及耐药国际生素的大量使用,相继出现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论坛(ISAAR)上报道中国耐青霉素链球菌肺炎发生率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耐药或多重耐药的[5]为45%,上升至12位,较3年前明显上升。2003~SP。2004年青岛地区SP的耐药性检测显示对红霉素、四1SP的耐药趋势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73.8%、长期以来,SP对青霉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人们76.6%和91.6%[6]。SP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甚至将其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物
5、。1967年澳大出现多重耐药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何预防侵利亚的Hansman和Bullen首次从l例25岁患低丙种球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PD)发生,降低病死率是人们努蛋白血症和支气管扩张的女性患者痰液中分离出首株力的方向。青霉素低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2resistant2SP的血清分型streptococcuspneumoniae,PRSP)。此后陆续有耐青霉素SP的致病性与其菌体结构及代谢产物有关,包括肺炎链球菌(PRSP)的报道,并且SP对青霉素耐药逐荚膜(capsule)、溶血素(pnemolys
6、in)、表面粘附素、神经年增长。SP不仅出现对青霉素耐药,随着抗生素的过氨酸酶(neuraminidase)。荚膜不仅是其毒力的必须条度使用,也出现对其它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件,且荚膜多糖有群P型特异性,是分群P型的基础。根类及头孢菌素等多重耐药,并且其耐药率呈不断上升据丹麦Neufeld在1902建立的荚膜肿胀实验(quellung趋势。近年的资料显示:PRSP及多重耐药株在全球持reaction),迄今为止肺炎链球菌可分为46个群,90个[1]续增长。1999~2000年对国内4所医院SP的耐药型。目前肺炎链球菌的各类疫
7、苗的血清型都是用丹麦现状研究发现:青霉素耐药率为13.8%,中介的为12.1%。分型法来命名的。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高达62.9%~并非所有血清型的SP都可致病,致病的SP血清[2]77.4%。1997~2000年对北京地区SP的耐药性监测型因地区、年代、人群的不同而不同。我国1981~19853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4BA720A092年从病人不同标本中分离的712株SP菌株中,5型最[7]01。多见,其次为6、1、19、23、14、2及3型。日本2001~通讯作者:刘恩梅(1969.
8、8~),女,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2003年从病人分离的114株肺炎链球菌中最常见的是床免疫与小儿呼吸道疾病研究,E2mail:emliu186@126.com。儿科药学杂志2007年第13卷第4期JournalofPedia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