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

ID:52927722

大小:260.1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01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_第1页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_第2页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_第3页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_第4页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2.5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复习回顾(教材P23)1、什么是自感?2、自感电动势在电路中的作用?3、自感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动画模拟A2A1LR1S返回一、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1.观察演示实验,想一想:(1)下面两实验现象是什么吗?(2)下面两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吗?实验一实验二实验现象:接直流的亮些,接交流的暗些.实验结论:电感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对交流电却有交变电流频率越高,灯越暗2.感抗(1)反映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线圈的感抗越大。4、应用:3、特性: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低

2、频扼流圈和高频扼流圈(1)低频扼流圈:(2)高频扼流圈:A、构造:线圈绕在铁心上,匝数多,感抗大B、作用:“通直流、阻交流”A、构造:线圈绕在铁氧体上,匝数少,感抗小B、作用:通过低频,阻高频。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实验一实验二1.观察演示实验,想一想:(1)下面两实验现象是什么吗?(2)下面两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吗?实验现象:通入直流电,灯泡不亮,说明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接入交流电时,灯泡亮了,说明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电容器对交流电路存在阻碍作用,且电容越大、频率越高,阻碍作用越小。实验结论:电容器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电容器通过反复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3、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路。(电荷并没有通过两极板间)实验现象分析:——电容通交隔直的原因2.容抗(1)反映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2)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电容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容抗越小。5、应用(1)隔直电容:隔直流,通交流。CR~自前级输入向后级输出(2)高频旁路电容:通高频,阻低频。C~自前级输入向后级输出~低频高频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交流常常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如果只需要把低频成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可以在一级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器。这样,进入下一级的高频成分就很少了。1.如图所示,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后接在交流电源的两端,当

4、交流电的频率增加时A.电容器电容增加B.电容器电容减少C.电灯变暗D.电灯变亮D2、如图所示,当交流电源的电压(有效值)U=220V、频率f=50Hz时,三只灯A、B、C的亮度相同(L无电阻)。(1)将交流电源的频率变为f=100Hz,则()(2)将电源改为U=220V的直流电源,则()A.A灯比原来亮B.B灯比原来亮C.C灯和原来一样亮D.C灯比原来亮ACBC3、如图所示,甲、乙是规格相同的灯泡,A、B两端加直流电压时,甲灯正常发光,乙灯完全不亮;当A、B两端加上有效值和直流电压相等的交流电压时,甲灯发出微弱的光,乙灯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A.与甲灯串联的元件

5、X是电容器B.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容器C.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感线圈D.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感线圈4.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a、b、c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然后再并联到220V、50Hz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若保持交变电压不变,将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到60Hz,则发生的现象是A.三灯亮度不变B.三灯均变亮C.a不变、b变亮、c变暗D.a不变、b变暗、c变亮D如图所示的电路,F为一交流发电机,C为平行板电容器,为使电流表A的示数增加,可行的方法是()A.使发电机F的转速增加B.使发电机F的转速减小C.在平行板电容器间换用介电常数较小的电介

6、质D.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增大当发电机转速增加时,频率增大,容抗减小,读数增大换用介电常数小的电介质或者增大板间距都使电容C减小,容抗增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增大,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A2.关于电子电路中的扼流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扼流圈是利用电感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来工作的B.高频扼流圈的作用是允许低频交流通过,而阻碍高频交流通过C.低频扼流圈的作用是不仅要阻碍高频交流通过,还要阻碍低频交流通过D.高频扼流圈的电感比低频扼流圈的电感大ABCC小结: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低频扼流圈(L大)高频扼

7、流圈(L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