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口诀 文档.doc

等高线口诀 文档.doc

ID:52919176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等高线口诀 文档.doc_第1页
等高线口诀 文档.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口诀 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的反思作者:沈荣昌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2361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对于初次接触地理专业性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颇为费神。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精心编了一首“打油诗”,使本知识点可以很快被学生掌握,而且使同学们乐于其中。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我在课堂上也很得易地向学生推荐:等高线地形图之歌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陡坡密,缓坡疏,两山之间是鞍部;下弯脊,上弯谷,悬崖就在相交处。要充分理解这首“诗”,还必须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对

2、之“注解”,方能实现既能背诵也能运用。“等高线,海拔出”,说明等高线产生的基础依据是海拔,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山峰之处有标注”,是说山峰所在的地方在图中是有明显的标记的,通常是用一个实心的黑三角标示出来。“陡坡密,缓坡疏”,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呈现出相对密集,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反之为缓坡。“两山之间是鞍部”,在紧邻的两个山峰之间,就是鞍部所在。“下弯脊,上弯谷”,“下弯”是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脊所在;“上弯”是指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的一组等高线,是山谷所在。“悬崖就在相交处”,等高线是不能相交的,若出现等高线十分邻近

3、,从视觉上看是“相交”了,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悬崖所在的位置。当我向同学们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我精心为大家编写了一首‘诗’”!台下一片轻笑,以为老师在以夸张的语气逗他们乐呢。当我把“诗”写出来,并科学地加以讲解后,同学们发现这确实有助于他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首先,从韵律来看,本“诗”压韵很好,句句压韵。其次,从节奏感来看,本“诗”很有节奏感,可按快板节奏念,富有动感。第三,从内容来看,把等高线地形图所表达的地形部位都囊括在内了。第四,从课堂效果看,同学们兴趣盎然。第五,从教学角度而言,一首简单的打油诗,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而且让学生对此知识点印象颇深,运用起来也得

4、心应手。就这样,原本枯燥难懂的一堂课被盘活了,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多探索一些象这样的好方法,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把知识学懂学活。将地图上,将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高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等高距。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如山峰、丘顶等);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

5、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并在图上绘有陡崖图例。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编辑本段]等高线图的判读  1、数值大小: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或洼

6、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