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1465
大小:166.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悼念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悼念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吴寿松2009年11月23日凌晨,著译等身的翻签名送我一册,我喜出望外。译大家杨宪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归,在这之前,我早已知道宪益先生不但精享年九十四岁。通外语,还擅长旧体诗词。1977年初,周总宪益先生同他的英籍夫人戴乃迭上世纪理逝世一周年,赵朴初写了一阕《金缕曲·5O年代初就在外文出版社从事诸多的中国古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我便把这阕词抄呈宪典名著的翻译工作。那时我也刚进外文出版益先生看,他看后不久便步韵和了一阕:社从事外文书籍的装帧设计,便同宪益先生有间接的接触,他同戴乃迭合译的几部中国金缕曲古典名著多是由我负责装帧设计,如英文版和赵朴
2、初先生《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的《离骚》《儒林外史》《红楼梦》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等。1954年由我出面约请公可安眠矣!几十年丰功伟绩,千秋永上海画家程十发创作的《儒林外史》插图荣记。犹记去年情激愤,群众造反有理,早戳获1959年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展插图银质奖;穿阴谋诡计。广场碑前花似雪,抗淫威大沮1977年由我出面约请上海画家戴敦邦创作的黑帮意,悼英杰,斥妖魅。人民爱戴谁能比,《红楼梦》插图和护封彩墨画荣获1979年第一年来,亿万哀思,缅怀未已。鬼蜮害人终二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奖。尔后,自毙,转瞬春回大地。凯歌声遥闻天际,痛宪益先生伉俪到《中国文学》社工作。《中国打穷追落水狗,
3、须警惕胜利来不易,旌旗奋,文学》社出版的“熊猫丛书”有时也约我设风雷起!计封面。宪益先生这阕词,我把它刊登在当时我上世纪9O年代前,我们都住在百万庄大在外文局办公楼走廊上主办的“纪念周总理院,宪益先生住在东楼,我住在西楼,又在逝世周年特刊”的墙报上。可是,这阕词并同一办公楼上班,交往逐渐密切。未收进《银翘集》内。1990年,我从出版社退休。在这前后,我向来喜爱中国旧体诗词,外文出版社宪益先生乔迁到友谊宾馆,那几年,每隔些历年出版的各种外文版本的《毛泽东诗词》时日,我都同外文局的老朋友去宾馆看望宪都是我亲自负责设计的。益先生和戴乃迭。那些时日他们总是以酒代宪益先生的《银翘集》我也特别喜欢。
4、茶热情招待我们。大家在友谊宾馆又抽烟,书名就很奇特,原来是出自宪益先生的诗句:又喝酒,谈古论今,其乐融融。“久无金屋藏娇念,幸有银翘解毒丸”,“金屋1995年,杨宪益的诗集《银翘集》在香藏娇空有愿,银翘解毒苦初尝”。港出版了。宪益先生便在该书的扉页上亲笔关于对《银翘集》的评价,已有邵燕祥、■————————————————————————一34l出版史料2010年第1期黄苗子和如水先生的文章附在集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介。宪益先生诗中的名句很多,记不胜记。我还特别喜爱他的《自勉》这首七绝:“每见是非当表态,偶遭得失莫关心。百年恩怨须臾尽,作个堂堂正正人。”这四句明白如话的诗,却集中体现出宪
5、益先生这样一位真正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传统杨宪益(左)与本文作者的合影(陈有异摄于2007年秋)中国知识分子做人的圭臬。巧,王浞华亲笔挥毫的由我撰写的一副对联也就在第二年初(1995年),我冒昧写带去送呈宪益先生,他非常高兴。对联全文:了一首七律:“幽巷金丝名士隐,古桥银锭酒家喧”。宪益先生十分赞赏,当即请电视台记者们和我们三人读《银翘集》在“烤肉季”又喝酒,又吃肉,高兴得很。兼呈杨宪益先生之后不久,宪益先生患过一次胰腺炎,送积水潭医院急诊并住院。从那时起,他的诗魂酒魄两交融,吟醉银翘一卷中。酒瘾戒掉了,抽烟也不像过去那样,抽得也剖判世情缘赤胆,诙诽词笔傲苍穹。少了。五车书富浮
6、名淡,四座醇香雅意浓。再之后,他又得了前列腺癌,住院化疗,碧眼仙妻甘苦共,红楼译罢月朦胧。后来又得了淋巴癌,多次住院、出院,好好*这里“碧眼仙妻”是指其英籍夫人戴坏坏,’腿也不好使唤,整日需人照料。我们乃迭。因为宪益先生在他《蹉跎》这首诗里外文局老同事去看望他,他很高兴,谈起过就有“家有仙妻常卧病,身无神术起沉疴”。去的工作、学习,谈起往昔的逸闻趣事,他诗后有小注:“《家有仙妻》,台湾电视剧名。都十分投入。内子西方之人,故称仙妻。”2004年春,我和陈有舁想办一个非官方后来,宪益先生从友谊宾馆迁到西四环的刊物,专门为外文局离退休的老同志提供美丽园,再后来又随小女儿迁到什刹海小金写作和阅读
7、的园地,首先得到张彦同志的大丝胡同6号。这是一座典型的老北京平房。力支持,张彦同志又同我们一起到宪益先生经装修极有京味民居特色,是隐居的好地方,新居同他面谈,聘请他和张彦同志担任顾问,但又离“银锭观山”的银锭桥很近,桥边有宪益先生一口答应热情支持。刊物的经费全著名的“烤肉季”和许多家风味餐馆。早些靠外文局在海内外老同志解囊赞助。刊物名时,朋友们去看望他,他总喜欢请客人在称:《青山在》,黄苗子先生题签。《青山在》“烤肉季”吃一顿。有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