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

ID:52909419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_第1页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_第2页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_第3页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角的度量》教学分析简介: 人教版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变化较少的一块。与浙教版教材相比,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从安排的时间上看,内容前移了。“角的度量”人教版实验教材安排在第七

2、册,单独成一单元,浙教版教材放在第八册,与平行、垂直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合成一个单元。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编排注重空间观念培养的过程化,角的认识分三个层次进行。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

3、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排体系。人教版实验教材体现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从各册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二上在认识长度单位时,编排了认识线段,认识一般的角与直角,二下编排了认识锐角与钝角。本册教材是从数学化的角度认识角,以及平角和周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

4、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2、学生的知识基础。(1)积累了关于线与角的感性经验,建立了线与角的表象。学会了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2)学生对于角的概念也已经从具体材料表征(与实物分不开的)转向了图形表征(

5、各种角的图形,与图形的平面区域是分不开的)。本单元教学是从直观认识中抽象出角的数学概念,并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角是图形。3、教学内容编排特点。(1)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2)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数学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完善学生的空间形象,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与角感受的力度,促进学生对这些几何概念的理解。如量角与画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实际的测量角等都强调了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获得直接经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3)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

6、律。(4)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在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中,注重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渗透。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与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渗透极限的思想、猜想验证的方法。P40第7题、P43第4题、P44第7题渗透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思想,简单的三段论推理,对初中的几何推理论证是有帮助的。三、具体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策略四、具体的教学策略(一)直线、射线和角内容分析这一小节分三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从小孔射出的手电筒的光线,直观描述了什么是射线和直线。并进一步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7、“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1、具体教学策略(1)从生活现象引入。(2)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特征。(3)及时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4)在探索数学规律中,引出角的概念。2、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适时引入空间想像。数学是抽象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

8、来说,数学中所说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时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引入数学空间想像。(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