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

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

ID:5290130

大小:445.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_第1页
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_第2页
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4年2月第36卷第2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Feb.2014Vo1.36No.2不同相态CO2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裴辉(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规划计划部,河南濮阳457001)张赞武(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油藏管理办公室,河南濮阳457001)[摘要]CO2具有气态、液态和超临界态3种不同的相态,不同相态CO产生的泡沫外观和稳定性差异较大。通过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仪研究了气态、液态和超临界态下C()2泡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态c()2形成的泡沫形态介于气态C02形成的泡沫和液态c0j形

2、成的乳状液之间。随着温度升高,C0泡沫的起泡体积、半衰期降低;随着压力增加,特别是在超临界态条件下,CO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泡能力都明显增加。在泡沫封堵试验中,超临界态CO形成的泡沫阻力因子高于气态和液态c02形成的泡沫体系。[关键词]CO。泡沫;超临界态;相态;可视化泡沫仪.[中图分类号]TE35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14)02—0143—03气窜已成为制约CO驱进一步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泡沫调驱已成为CO驱流度控制的必要手段引。在油藏条件下,CO。大多处于超临界状态,与空气、N。泡沫差别较大。常规的泡沫表征方法有体积法、

3、电导率法及压力法,最常用的是Ross—Miles法,但大多数评价方法的耐压程度较低,因此对于存在相态变化的CO,常规泡沫评价方法无法模拟油藏条件下CO。泡沫的特性。笔者通过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仪,开展了不同相态下CO泡沫性能研究。1试验方法1.1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性能评价试验1)试验装置特点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仪(图1)主要特点:①耐高温(150℃)高压(20a),可实现不同相态C02泡沫稳定性评价;②可实现高温高压条件下高速搅拌起泡,最高转速lO00r/min,起泡速度快;③具有可视观察窗,可观察高温高压条件下泡沫的起泡及稳泡情况;④测温点在设备内部,可更准确测量泡沫实际温度

4、。2)试验方法首先在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仪内加入配制好的泡沫剂溶液,并图1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仪试验流程图升温至试验温度;再充人CO至试验压力,待压力稳定后,以恒定转速(1000r/min)搅拌一定时间;最后记录泡沫高度、半衰期等参数。1.2泡沫封堵能力试验泡沫封堵能力评价试验流程如图2所示。试验方法是,首先用直径0.075~0.150mm石英砂填制填砂管(38mmX1000mm),并测定填砂管渗透率和孔隙体积;其次将填砂管接入流程,进行气密性测试,并升温至预设温度,控制回压至试验压力,稳定4h以上;再次用平流泵以2mL/min的流速向填砂[收稿日期]2013—10—18[基金

5、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10070)。[作者简介]裴辉(197o一),女,1991年郑州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主要从事油田规划方案及投资项目经济分析评估工作。第36卷第2期裴辉等:不同相态CO形成的泡沫体系性能研究3.2压力对C()2泡沫性能的影响温度在82.5℃下,图6、7分别为压力对CO。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泡能力的影响。由图6、7可以看出,压力对泡沫性能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随着压力增加,CO。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泡能力都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超临界条件(8MPa)下,CO。泡沫的起泡能力和稳泡能力都明显增强。在16MPa条件下cO泡沫起泡体积达到424mL

6、,其半衰期超过3120min,说明超临界条件下CO泡沫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的气态泡沫。一.曼乓暴扑捌图6压力对C02泡沫起泡能力的影响图7压力对C02泡沫稳泡能力的影响4泡沫封堵能力试验为考察气态、液态及超临界态CO。形成的泡沫表1不同相态C()2泡沫封堵能力试验条件及结果体系的封堵能力,开展了3组不同相态下的泡沫封堵能力试验。模型渗透率为239mD,水驱稳定后采用发泡剂和CO。混合注入,气液体积比为1:1,总注入量为1PV,记录各阶段模型两端压差,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从不同相态下的C0泡沫封堵能力来看,气态CO形成的泡沫封堵能力最差;液态CO。与发泡剂溶液形

7、成的是乳状液,在该条件下,CO乳状液具有一定的封堵能力;超临界态CO。形成的泡沫体系封堵能力最好。5结论与认识1)液态CO。形成的泡沫外观形态近似于乳状液状态,呈均匀相。超临界态CO形成的泡沫体系介于气态泡沫与液态泡沫体系之间,呈致密的泡沫体系。2)超临界态CO起泡速度高于气态CO。泡沫,有利于油藏内CO泡沫的形成。3)升高压力和降低温度均有利于泡沫的稳定,其中压力升高可显著提高泡沫的稳定性。4)超临界态CO形成的泡沫体系封堵效果优于气态、液态CO泡沫。[参考文献][1]李景梅.注CO2开发油藏气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