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ID:5286841

大小:176.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1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2页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辽宁农业科学2013(6):16~18LiaoningAgricultural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13)06—0016—03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刘艳,孙文涛,宫亮,蔡广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摘要:利用大区对比试验,在辽北稻作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20cm的耕作措施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总空隙度和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旋耕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加速了土壤有机物质腐殖化过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深翻处理的

2、水稻平均产量达到479.8kg/667m,与其它两个处理产量差异显著;而耕翻15cln和旋耕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本地区水田耕作方式要以秋季耕翻为主,且耕翻深度要达到20cm为宜。关键词:耕作措施;水稻土;耕层;产量中图分类号:S157.42;s511.04文献标识码:B水稻土是在人为的周期性水旱交替耕作管理下,经型的水稻土。供试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6%,全氮历物质的氧化还原,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矿物质的淋溶0.095%,碱解氮89mg/kg,速效磷33.94mg/kg,速效钾与淀积等过程而形成的。与通气良好的旱田不同,通常116.7mg/kg,pH为8.3。在淹水后耕层内水分饱和,

3、氧气极少,成还原状态。只有1.2试验设计到水稻成熟后,通过排水与土壤耕作,耕层内才充满空试验于2012年4月一1O月实施,共设3个不同耕层气,才改成氧化状态。如此干干湿湿、氧化还原交替,形深度的处理,分别为旋耕12cm(T1)、翻耕15cm(,r2)和成与旱田不一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它的物质转深翻20cm(T3)。供试水稻品种为辽星20,4月15日播化与移动、养分保持与释放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按其剖种育苗,5月2513插秧,密度为15cm×30cm,10月613面可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耕作层大约12~收获。为便于耕作,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处理面积为18cm,在淹水下直接受

4、耕作影响而发育形成的土层,代430m,不设重复。除耕层深度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保表土壤肥力状况。但是,近年来由于连年使用小型农机具进行旋耕,耕持一致。层深度变浅、犁底层变坚硬,造成土壤库容逐年降低,土各处理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相同,分别为(N)210kg/壤供肥及生产能力逐年下降,从而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hm(P205)90kg/hm和(KO)90kg/hm。磷钾肥做基育,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和效益水平的发挥,降低了肥料利肥移栽前施人,氮肥按4:4:2比例并按照基肥:分蘖肥用率,造成水稻减产、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穗肥分3次施人,试验所选氮肥为普通尿素含(N)问题开展适宜耕层土壤理化性质

5、构建研究,对提高土壤46%、磷肥为磷酸二铵含(PO,)46%、钾肥为氯化钾含供肥能力,增加水稻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K,O)6O%。意义重大。1.3测定项目1试验材料与方法1.3.1土壤物理性状1.1试验地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通气性分别于试验地点设在辽宁省铁岭市蔡牛乡南长村,属于典收获后采用多点混合法采集0~20cm土样测定,容重用+收稿日期:2013—07—10基金项目:行业专项东北地区氮磷阈值(201003l44);水稻粮丰工程(2011201029-2)作者简介:刘艳(1980一),女,汉族,辽宁盘锦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研究,E—mail

6、:liuyan1980@163.corn通讯作者:孙文涛(1969一),辽宁大连人,研究员,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水肥高效利用方面研究。E.mail.wentaosw@l63.corn第6期刘艳等:不同耕作措施对水稻土耕层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17‘环刀法。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除了受土壤本身性质的影响外,1.3.2土壤微生物还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的收获后采集0~20em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用影响尤为突出。从表2中可以看出,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稀释平板测数法分别测定细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分别生物数量有极显著性影响,随着耕层深度的增加,放线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

7、养基培养细菌,改良高氏1号和真菌的数量逐渐增加,T3处理的放线菌数量与T1和培养基培养放线菌,马丁一盂加拉红培养基培养真菌;其中T2处理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T3与T1的真菌数量也细菌培养采用1O~、l0~、l0稀释浓度培养,放线菌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T1和T2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土壤真用10~、10一、10稀释浓度培养,真菌采用10~、1O~、菌生存环境没有明显变化有关。T1处理的细菌数量较l0稀释浓度培养,30℃培养2、5、7d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