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一一、一、、、建設實驗室的目的建設實驗室的目的、、、意義、意義(((包括實驗室建成後對國家和依托單位的作用(包括實驗室建成後對國家和依托單位的作用、、、貢、貢貢貢獻等))))(一)建設實驗室的目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旨在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瞄准國內外呼吸病學研究的前沿課題,解決我國主要呼吸系統疾病(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慢性氣道疾病、肺癌等)的關鍵問題,取得標志性原創成果;在研究易患因素、發病機制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診斷與治療手段,開發藥物,建立適合國情的診治方案,為呼吸系統疾病
2、的防治提供技術支撐體系和創新平台。實驗室基于依托單位的強強合作,優勢互補,力爭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有機融合"的臨床學科重點實驗室的創新模式,充分進行資源整合,學科融合、滲透和交叉,彙聚人才,並著力于體制創新,將實驗室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研究基地,呼吸病學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二)建設實驗室的意義1、維護國民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呼吸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0億人患有慢性呼吸疾病,年死亡人數超過400萬,如不采取有力措施,
3、預計未來10年總死亡人數仍將上升30%.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環境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致病的關鍵因素.呼吸疾病也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僅患病率高,而且致殘率和致死率高.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預計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將繼續攀升,防治形勢嚴峻.目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約3280萬,40歲以上的患病率達8.2%.哮喘患者約1500萬,發病率約為1.2%,廣東省支氣管哮喘的患病率達3.4%,位居全國前列.慢性咳嗽患者臨床誤診誤治現象突出,造
4、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根據我國人口疾病死因最新調查(2005)顯示,呼吸疾病在農村地區疾病死因居第一位(23.5%),在城市居第四位(12.6%).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抗擊慢性呼吸疾病聯盟(gard)的調查顯示,中國死亡總數的17%來自慢性呼吸疾病.同時,近二十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增加,已居國內城市惡性腫瘤的首位.目前我國肺癌患者約50萬人,居世界第一.以上呼吸疾病,不僅構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發生的sars、禽流感等重大突發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臨床症
5、狀均以呼吸系統損害為顯著特征,構成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這類疾病在初期難以診斷,感染後病死率高,如sars在全球的病死率接近10%,禽流感更高,超過50%,引起廣泛的公衆恐慌,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亞洲發展銀行統計,sars事件給全球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590億美元,中國大陸達179億美元,占gdp1.3%,使gdp的增長率降了0.7%.若禽流感大爆發,亞洲各國的經濟損失將高達1100-3000億美元,中國大陸損失將達到280-870億美元.應對sars和禽流感疫情的經驗證明,為了迅速消除這類新發疾病
6、的威脅,需要啓動高水平的科學合作,基礎與臨床合作,解決以下科學重點,包括開發有力和可靠的診斷檢測方法,更好地了解傳播模式,確定有效的治療制度,開發新的疫苗或是特異性藥物.這些工作將在下一次流感/禽流感大流行或在將來出現不明原因病原體的時候,發揮重要功能。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呼吸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將持續上升.在人員交往日益頻繁的世界裏,新的突發性呼吸道傳染病不分國界地傳播,這些都是直面人類生命健康和社會安定繁榮的新挑戰,基于此,加強對突發性呼吸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降低慢性呼吸疾
7、病及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對于維系社會發展和國民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2、探索學科發展創新模式的需求近20年來,隨著我國對科技工作的重視,政府科研經費投入、對外學術交流的不斷增加,我國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已成為世界的科技大國,但相距科技強國甚遠.據統計,我國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的數量居世界第5,但1994-2004年十年間論文的平均索引率卻排在第120位之後;我國高校每年取得6000-8000項科技成果,但實現成果轉化與産業化的不到10%.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活動遠離社會實際,重基礎
8、研究,輕應用研究,導致我國在國際科技總體實力競爭中處于弱勢.目前我國的醫學研究同樣存在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結合不緊,臨床研究薄弱的現象.在呼吸領域,相比國際先進研究機構,國內實驗室明顯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即:研究課題、人才和經費分散、單個實驗室研究領域和學科覆蓋面狹窄.這種狀況既與我國嚴峻的呼吸疾病防治形勢不相適應,滯後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衛生保健的需求,也不利于取得重大創新研究成果,推動學科的發展。作為發展中的大國,要以有限的資源保障國民健康,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必須立足國情,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