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841782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阅读试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张颐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在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不熟悉。□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一次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两次变革都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
2、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汉字的简化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能抹煞的。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很长的演变过程,里面包
3、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体悟。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过程,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
4、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
5、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就会造成障碍。所以,不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6.下列表述,不属于“汉字文化当下意义”的一项是□A.承认和尊重汉字书写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B.既尊重繁体字具有的传承价值,又珍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实价值。□C.体悟汉字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充分认识汉字独特、独立的审美价值。□D.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学习汉语知识,提升运用文字的能力
6、。□7.下列对“汉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既是文字符号,又是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B.汉字历史漫长,承载许多历史记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从未中断,与汉字发展密切相关。□C.汉字是一门艺术,具有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具有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审美价值。□D.汉字是表意文字,一点一划,精妙组合,都有自己的内涵和演化传承。□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很多字我们虽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写。□B.两次书写工具的变革,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也使得笔在日常生活中日渐消失,书法文化□变为“小众”艺术。□C.当代文献
7、以简化字来呈现,古籍文献使用简体字出版,这些都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自有其意义和价值。□D.只要我们多认识汉字,多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就会提高使用汉字遣词造句水平与表达能力。□试题答案:□二、(9分)6.D7.A8.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