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838825
大小:359.57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22
《建筑设备 教学全套课件 本科土木工程系列16 第16章 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章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学习目标1.了解触电伤害的分类、影响因素;2.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3.了解雷电的危害;4.掌握预防雷电危害的方法;5.掌握建筑防雷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本章导读现代生活中,电已经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但如果不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很容易造成电器损坏,引发电气火灾,甚至带来人员伤亡,安全用电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而雷电也会对建筑和设备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了解触电伤害的分类、影响因素,掌握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方法。使读者了解雷电的危害,掌握建筑防雷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第16章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目录CONTENTS16.1触电伤害及其预防16.2雷电危害及其预
2、防16.3建筑物防雷16.1触电伤害及其预防16.1.1
3、触电伤害单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两相触电在低压系统中,人体触电是由于人体的一部分直接或通过某种导体间接触及电源的一相线,人体的另一部分直接或通过导体间接触及大地,使电源和人体及大地之间形成了一个电流通路,这种触电方式为单相触电。当接地短路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0.8m处与沿设备外壳或构架离地面垂直距离1.8m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势;人体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在低压系统中,人体两部分直接或通过导体间接分别触及电源的两相,在电源与人体之间构成了电流通路,这种触电方式
4、称为两相触电或双线触电。电击的形式16.1.2
5、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人体的安全电压人体的电阻通电时间的长短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在潮湿环境中,人体的安全电压12伏。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50伏。当电压超过24伏时应采取接地措施。人体电阻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一般认为干燥的皮肤在低电压下具有相当高的电阻,约100000欧。当电压在500~1000伏时,人体电阻便下降为1000欧。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
6、为时间越长,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时间间隙期。16.1.2
7、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流的种类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会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资料统计,肌肉发达者、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
8、的,触电伤害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流电、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16.1.3
9、触电急救进行触电急救,应坚持迅速,就地,准确,坚持的原则。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触电急救的原则16.1.3
10、触电急救脱离电源伤员脱离电源后的急救伤员脱离电源后的检查触电急
11、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有无搏动。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
12、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触电急救的步骤16.1.4
13、触电原因分析(1)统计资料表明违反安全用电规则是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一闸多用”、带电拆改线路、私拉电线、在高压架空线下面吊卸构件、非电工操作、无证上岗、拉闸没有挂牌或上锁等。(2)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造成外壳或其他不该带电的部分带电了,尤其是不合格的电器产品或是早就应该淘汰的漏电的设备凑合使用,一旦出现事故,似乎是意外,实际是必然的结果。(3)不懂电气技术,如接线错误,没有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