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808055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如何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呢? 一、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绚丽多彩,神奇美妙。一朵小花,一只蝴蝶,一块石子,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对自然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激发他们热爱、尊重自然的情感。通过图片、影片展示,如:草地过度放牧,表层土壤侵蚀,灌溉土壤中盐碱积蓄,运河与河流日益遭到淤泥与排泄物的污染和堵塞。又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他用那甘美的乳汁,养育着无数中华儿女,黄河中下游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是中国5000年古文化的发祥地。古代黄土高原森林
3、郁郁葱葱。如今已呈现处处荒山秃岭、茫茫荒原的悲凉景象。黄土高原森林破坏后造成的水土流失,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浩荡地上河,滔滔黄泛区”,频发的洪水,流失的水土,使千百万人民受害流离失所。黄河由民族发祥地变为害河之首,令人痛心,等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况逐渐走向衰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依此来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指导帮助家长,搞好家庭环保教育,充分发挥“家教”优势 家庭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素质培养有着终生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家庭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
4、生活方式乃至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隐忧。家庭成员对环境意识的看法、做法直接影响孩子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养成。如家庭中专用的垃圾袋;去买菜、逛街不用挎着篮子提着包,用塑料袋代替;一次性饭盒、筷子,以至一次性手帕等等一次性物品被抛弃后形成的垃圾,由于不分类,五毒俱全。可见,污染也来自每个人,每个家庭,是我们把土地、江河给污染了。应当从每个家庭做起,树立家庭环保新概念。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搞好家长工作,争取
5、确立新型的家校关系,不断拓展家校沟通渠道,指导帮助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教”优势,如组织“创绿”动员大会,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家长环保知识问卷,收集家长环保学习、行动心得资料等。提高家长的自身的环境意识,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感化孩子。如:在家,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吃野生动物;在外,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烟头,不践踏花草,不摘花折枝等等。使孩子无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在家里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后,在学校再进行环境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自我做起,创造优美、整
6、洁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载体之一,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师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改变不良的习惯。所以,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净化校园。在校园中倡议师生员工做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爱惜一草一木、珍惜每一粒粮食,不乱扔乱放,不在教学区吸烟,从自我做起,净化校园。把环保知识、环境意识渗透到学生一日生活、教学、游戏中,并将环境教育渗透于课外活动中。实施与纪念日、活动日相结
7、合,让学生充分在玩中学、乐中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世界水日”等上街宣传环保知识,出黑板报,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摄影等。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动物园、绿色农庄、自来水厂等进行生态考察,参加“清洁环境”义务劳动。教育学生减少噪音污染,开展“三轻”活动,即说话轻、走路轻、搬椅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孩子们的热爱动植物、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反复使用废物、避免噪音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知
8、识,呼吁更多的人一起来爱护我们美丽的世界,让大家一起走入绿色的梦。 四、依据学科特点,挖掘环境教育素材,让各学科泛出“绿意” 环境教育是新兴的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小学的诸多学科又都蕴含着环境教育因素。因此,应依据学科特点,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各学科泛出"绿意",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如:我们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