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89456
大小:20.0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30
《参观北京建筑的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暑假北京写生实习报告——11建筑学2013年7月12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写生的行程,开始了令人难忘的北京之旅。记得那时还正值盛夏,经过漫长的候车,我们已迫不及待地奔进了火车。短短的两分钟内,大家便已找到各自的座位安顿了下来。果然是时代青年,上车的节奏就独具时代的高效性。大概因为是始发站,车上还不致一片狼藉,我站起身放眼望去,几近半截车厢都是我们同学,顿觉温馨之感涌上心头。从高中算起,我已做过十多次的火车,每次都是一个人的旅途,除了大一寒假回家那次车上遇到过一个同学外,十数次的乘车都不曾遇到过熟人。若是侥幸能在车上遇到个老乡,我就
2、已觉格外亲切,这次看到半车厢的同学,似乎有种家的感觉。虽然此去北京路途遥远,但一路上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因而并不感觉时间漫长。7月13正午,就在我们几醒几睡之后,便到达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目的地,首都北京。穿过熙熙攘攘的地下过道,来到了一家美国烤肉店前,看着12长长的人群排队进店,心里有了几分焦躁也多了些许的期待。我们都在期待,期待北京会有怎样的盛宴来招待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还是首次抵都的“乡下少年”。在期待中我们窃喜,再窃喜后我们无语。我们期待的盛宴竟已满桌的青菜清汤而宣告结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北京风味”,本着试吃的心态,我们以浅尝
3、辄止的方式完结了“盛宴”,之后迅速的离场也为后面即将要试吃的游客腾出座位。来不及回想刚才的“美味”,也顾不得休息片刻,我们分成两拨登上了大巴前往参观此次第一站国家博物馆。司机师傅应该也是位“老北京”,熟知城内路线,不一会就在国家大剧院附近停车了。1.国家大剧院来北京我们首次见到的知名建筑就是国家大剧院,圆润的躯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银光,这是我想到之前在某本书中看到过的光亮式建筑。在大剧院旁还造了一个人工湖,平静的湖面与大剧院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境。听老师说,但凡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建筑附近一定设有水面,这是从节能与造景的角度考虑的。
4、国家大剧院做了下沉处理,因而高度比人民大会堂要低,据说是因为人民大会堂为国家的重要建筑,赴京其他的任何建筑视线上均不能将其遮挡,因而各建筑高度都将受其限制。这里我看到了任何建筑都必须在符合城市规划的规定之内建造,否则便是不合格建筑。城市12规划的规定便是建筑不可违背的法典。对于从事建筑的人必须得熟知当地的城规,以期做得合格的建筑。2.国家博物馆穿过国家大剧院前的马路,便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大的多,虽不知其实际高度,但如前所述,它的高度肯定要比人民大会堂要低。可它给人高大的感受远胜于人民大会堂,我想这得益于建筑师
5、采用的设计手法。虽是一个形体,却采用了线条式的方式来表现,横纵方向均现深远,再加之纵向线条与高度架空的结合使用,使得博物馆的高大之感表现得更加强烈。在建筑表现手法中,我们学过体量与立面的处理,建筑给人的感受源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种是建筑实际的尺度,一种是建筑师运用某些手法营造出来的氛围。对于博物馆,我想它受后种因素的影响更多。至于博物馆的内部陈列,摆放的多是一些文物古迹,以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侵华战争的题材居多,次之便是近代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参观博物馆的各文物时,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某种强烈而又模糊的感受;历史屈辱,弱肉强食
6、,不忘国耻,奋发自强,忠于祖国,勤于建设,光复大中华。是的,这就是博物馆,它不同于寻常建筑,它叙述着历史,唤起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记忆。这对于我们以后若是从事博物馆的建设做出了指导,博物馆的建设因尊重历史,12了解历史,这也是此类建筑能赢得公众认可的不二法则。曾听人说,若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以博物馆来代言历史,可见博物馆这类建筑的重要性不同一般。3.正阳街7月13下午,在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之后,我们随即在正阳街稍作了停留。正阳街是条消费街也是条观赏街,给我的感觉是既贵且美。贵是因为我们逛了整条美食街,竟未尝一口美食,
7、着实太贵,消费不起。可能是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这样的街只适合有钱人来消费吧,而我等屌丝观光下就够了。说到观光,正阳街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古朴又现代的美,街口的部分房屋仿照了古建筑的形式,之后的房屋就像是沿袭民国的风格而建造。仿民的建筑采用都是灰色的墙体,透露出古朴的风味,凹凸的墙面错落的窗洞有分明的表现着现代的气息,像是在彰显着秉承历史又立足现代的文物保护理念。4.故宫7月14,我们一早起床奔赴明清紫禁城。终于来天安门了,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见过天安门了,长这么大都一次看到上面毛爷爷的画像,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啊。以前只是在课本上听说过人民英
8、雄纪念碑,只是知道它很高很大,去年上课时才听老师讲到它的设计采用了下大上小收缩的12手法,在巨大体量下依然呈现出高耸之感,不禁对其设计者在当时不太先进的时代就具有高深的智慧而叹服。这次有幸目睹纪念碑,更为钦佩。在纪念碑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