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

ID:52768317

大小:258.7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3-30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_第1页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_第2页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_第3页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_第4页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文本.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规模5第一节发展目标与定位5第二节城市规模6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8第一节经济发展8第二节社会事业与文化发展9第三节生态保护10第四节生态修复11第四章空间布局规划13第一节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13第二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5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17第四节商务工业用地规划18第五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9第六节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20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22第一节目标与策略22第二节对外交通系统23第三节慢行交通系统24第四节城市公共交通25第五节机动车交通系统25第六节交通管理系统26第六章水系统规划2

2、8第一节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28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29第三节污水处理工程规划30第四节雨水排除与利用工程规划30第五节再生水利用工程规划31第七章能源系统规划33第一节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33第二节供电工程规划34第三节供热工程规划34第四节燃气工程规划35第四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37第一节环境保护37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38第五章数字化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40第一节数字化城市建设40第二节通信工程规划40第六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42第一节目标与原则42第二节消防规划42第三节防震减灾规划43第四节防洪防潮规划44第五节地下空间

3、开发利用和人防规划44第六节公共安全45第七章规划实施47第一节分期建设47第二节区域协调48第三节保障措施49第八章附则51附录1: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52附录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59第一章总则第1条按照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签定的《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的相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等编制《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

4、本规划)。第2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特有环境资源约束条件,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符合生态文明的城市发展模式。第3条规划原则坚持区域协调,突出生态经济,发展与滨海新区各功能区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新城。坚持生态优先,立足保障区域生态格局,注重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建

5、设宜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统筹兼顾,形成以绿色交通为支撑的紧凑型城市布局模式。坚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科技创新,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式。第4条规划范围东至汉北路—规划的中央大道,西至蓟运河,南至永定新河入海口,北至规划的津汉快速路。规划范围约34.2平方公里。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第6条本规划是中新天津生

6、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7条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天津市生态城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一节发展目标与定位第8条发展目标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建设体现三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滨海新城。第9条建设指标(1)经济蓬勃高效: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速度

7、与质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2)生态环境健康: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3)社会和谐进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充足的就业岗位,全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各群体的和谐、融合。(4)文化传承弘扬: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5)区域协调融合:在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和滨海新区层面,建立完善

8、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共建,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第10条定位我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第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