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

ID:5273315

大小:552.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7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_第1页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_第2页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_第3页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_第4页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刑法总则犯罪构成三要件说一、构成要件符合性❀构成要件符合性要素一:危害行为有体性危害行为是身体的动静,排斥“思想犯”基本有意性危害行为是在自己意识、意志支配下实施,排斥“无罪过事件”特征有害性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侵害,排斥“迷信犯”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行为实质实行行为的开始就是着手实行因果关系的认定是重在谈判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行为判断实行行为是具有侵害法意紧迫危险的行为标准实行行为是类型性的法益侵害行为作本质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违反禁止性规范的行为为基本类型以自己身体的、以物质工具的、以

2、自然力的、以动物的以及以他人的行为本质以消极的身体活动同时违反禁止性和命令性规范的行为①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②行为人具有作为的可能性。包括:具有主观能力,即行为人明知其负有特成立条件定义务;以及客观能力,即客观上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危③不履行该特定义务①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义务害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或者对危险源负有监督、控制义务而产生的义务③法律行为(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行义务来源④先行行为(危险前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只有当先行行为足以导致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时,

3、行为人方负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为基本险或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不类型道德义务不成立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的来源作正当防卫不成立不作为犯罪义务的来源为特殊义务紧急避险人对于遭受损害的无辜第三者具有作为义务来源犯罪行为是否产生特定义务应具体分析:①先行行为是故意犯罪的处理原则;②先行行为是过失犯罪的处理原则纯正不作为犯理论分类不纯正不作为犯: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遗弃罪、拒绝提供间谍犯证据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典型罪名罪不作为犯罪的成立以行为符合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为必须,并非只要违反特定法律义务即可

4、以成立不作为犯罪特殊问题不作为犯罪同样可以成立共同犯罪不作为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要素二:危害结果、刑法上的时空要件Page1of9性质非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要素构成要件要素的危害结果与非构成要件要素的危害结果种类危害物质性危害结果与非物质性危害结果结果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成立的标志刑法意义直接故意犯罪形态的区分依据,对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的危险犯、行为犯而言,危害结果只是决定量刑轻重的标志时间地作为定罪要件的时空条件决定犯罪是否成立点方法作为量刑因素的时空条件仅决定刑罚的轻重,可分为法定量刑因素与酌定量

5、刑因素❀构成要件符合性要素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基本主张“条件说”积极条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果的条件关系时,则前者即为后者“条件产生的原因说”内涵消极条件:当一个行为或事实独立导致结果发生时,应当将该结果归责于该行为或该基本理解事实,而不能追溯至先前的条件因果关系的断绝:甲砍了乙一刀,乙向医院奔跑,不幸被车撞死,甲与乙死亡之间因果关系二重的因果关系:甲100%毒药+乙100%毒药→丙,丙死亡具体认定因重叠的因果关系:甲50%毒药+乙50%毒药→丙,丙死亡果介入因素类型自然事件、他人行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为关主要考虑

6、介入因素的性质以及与先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入因素本系介入因素身的出现是异常的还是正常的、是独立的还是从属于先行行为的?如对因果关界定原则和标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时异常的、介入因素本身独立于先行行为,则先行系的影响准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切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先行行为同危害结果的因果联系并未切断而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解决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是确定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与刑事责础,但不等于解决了其刑事责任问题任的关系❀构成要件符合性要素四:犯罪主体△第一类犯罪主体:自然

7、人犯罪主体第17条第2款: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自分类“三分法”然基计算实足年龄:“周岁”以生日的第二天起为已满14周岁或16周岁(日标准而非时刑事人本原则标准)隔时犯以行为时的年龄而非结果时年龄计算责任犯条缺乏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年龄认定罪件法查明的,推定其未达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原则主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犯罪时已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但无法准Page2of9体确查明

8、其具体出生日期,应认定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刑事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对八种行为负责刑事责任。其中,抢劫罪不包括269条1责任所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范围选择性罪名中刑事责任的承担应严格限定于17条第2款所规定的范围定罪实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