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2621
大小:188.7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历史的真实存在于历史的联系之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13期历史教学总第650期No.13,2012HistoryTeachingSumNo.650历史的真实存在于历史的联系之中———以义和团“灭洋”为例贾雪枫(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泸州646000)[关键词]义和团,盲目排外,具体场景[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3-0041-05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线。但是,细节的真国侵略之人之事,均以“夷”“洋”称呼之。康有为实不代表事件的真实,部分的真实不代表整体《公车上书》开篇即称:“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存在于历史的联系之中,这土而延国命。”“洋”这个概念的宽泛性必然导
2、致一点在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那么应如何体现“灭洋”内容的庞杂性,在义和团的语言逻辑和这点呢?“在中国近代上,很少有什么历史事件具体行动中,“灭洋”既有驱除洋人、废除不平等像义和团这样引起过长期的、众说纷纭的讨论。条约的内容,又有笼统排斥外来事物和洋人的义和团的谜一样的起源,它的浓厚的神秘主义内涵,两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材料。如“神助拳,气息和暴烈的抗争行为,以及它同清帝国之间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最恨和约,祸国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在国际社会引起的剧烈震民,上行下仿,民冤不伸”“挑铁道,拔线杆,紧急动等,都构成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毁坏大轮船”“义和团民俱令避忌‘洋’字,如洋[1]话题”
3、。正由于义和团运动的这种复杂性,本文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洋布改为以义和团“灭洋”的口号和行动为例对历史教学‘细布’”等文献记载。这就需要教师从历史条件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两者孰轻孰重。在救亡的背景下,“灭洋”概念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面显然是主流。一、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为历史事件“正名”二、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考察历史事件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正名”即概念化,在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是无源之历史教学中,为历史事件“正名”就是理解历史水,无本之木,都有其发生的具体场景。考察“灭事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具备的内涵外延。洋”产生的历史场景,我们就会发现,19世纪末理解
4、义和团的“灭洋”,首先应该厘清所谓“洋”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笼罩着一种悲愤、激越的的概念。情绪,“灭洋”就是这种情绪的集中反映。“洋”是一个外延宽泛的概念,在近代中国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的前期,凡外来的或与外国打交道的均可冠之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以及文化渗透,掀起了为“洋”。义和团所处的时代,类似“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这种概括侵略扩张性质的概念在中国还没有出发表的《时局图》赫然显示,长江流域、东三省、现,因此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无论官绅,所论外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山东,均处在帝国主义【收稿日期】2012-05-03的虎视鹰瞵之下,其
5、旁题曰:“沉沉酣睡我中华,教学随笔41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中国情况人士的文章认为,义和团运动发生的似瓜。”形象地描画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严时期应该从德国强占胶州湾算起。德国发出侵重的民族危机。占的信号,俄、英步其后尘,而这一切的自然的[3](p.25)维新派人士为挽救瓜分危局请求变法。德结果,便是出现了一个民族自卫的团体。正国抢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向清帝上著名的《应诏是由于义和团的主张具有很强的民意基础,所统筹全局折》。在上书中,康有为向皇帝描述了以清廷中主张剿杀义和团的许景澄在面对英国一幅瓜分豆剖、栋折榱坏的画图,他十分清醒地公使窦纳乐时也抗争说:“在中国政府缺乏代议看
6、到,随着帝国主义完成对非洲的瓜分,地大物制的情况下,决不可忽视像很孚人望的义和团博的中国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剖割之图,传运动所提供出来的这种民意反映。首先,义和团遍大地,擎画详明,绝无隐晦”,“此故中国四千运动是为人民发泄由外国传教士和中国信教徒年来之变局,以祖宗二百年来所未遇也”,所以的罪恶行为所种下的根深蒂固的仇恨,虽然教康有为认为:“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徒遭受很重的报复,国家财产也被破坏,然而迄[2](p.73)无他巧。”今为止,普通安分的人民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害,一般官绅面对危局也主张抵抗。左绍佐是如果义和团为民情得伸而受到惩罚,中国老百[5](p.548)一个普通的“微末小
7、臣”,他在《上徐桐书》中指姓当认为这是极不公正的。”许景澄虽很出民间仇教民,推源于洋人,示禁于洋货,合乎反感义和团的所作所为,但又非常明白义和团[3](p.232)天理。一个不知名的官员在光绪二十五年起而云集的原因。(1899年)奏稿中亦主张“凡有守土带兵之责者,从义和团提出“灭洋”的背景和“灭洋”的内必时时准备打战,不使彼族再侵占尺寸之地”,涵分析,我们可以说“灭洋”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有洋兵侵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