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

ID:5271824

大小:467.2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07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_第1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_第2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_第3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_第4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社会!""#·$%&'()*+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第!#卷卢俊秀近年来,农民工的境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各地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待遇方面采取了许多新的有力措施,但是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仍难令人满意。因此无论是从社会政策角度,还是从理论研究角度,都有必要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一次深入的审视和探讨,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年-月$!日至$.日由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题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

2、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的社会学专家与会,此外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的/"多位专家也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各抒己见,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农民工、农民工阶级及阶级意识、农民工的生活世界和农民工问题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就研讨会关注的主要议题和各方观点作一简要梳理。一、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一)农民工的迁移意愿研究蔡禾教授以在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展开的针对“大专学历及以下的农村户口持有者跨县(区)域流动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农民工的迁移意愿问题。他认为,

3、在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分析,社会选择比经济选择更有解释力,即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状况比他们打工所获收入对其是否作出永卢俊秀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1·社会·!""#·$久性迁移决策有更大影响。孙立平教授回应蔡禾的观点,进一步指出,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制度安排,而且还取决于其收入与城市生活费用的关系这两个层面,对于流动人口的打工者来说,他们的收入较之农村生活是可观的,但对于相当于农村人均收入0倍为基础的城市生活来说,流动打工者的收入是无法支付其一家大小的生活费用的。城市生活费用大体是依据城市中初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格确定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定

4、居意味着以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收入承担城市生活费用。因此,孙立平教授从微观角度提出一个假设,认为引导一个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融入的意愿,二是融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附加假设:第一,如果融入意愿和能力较小的情况下,那么他不会进行非常深入的市民化;第二,如果融入能力微弱大于融入意愿,可能最容易被城市吸收;第三,如果一个人的融入能力远小于他的融入意愿,有可能反过来制约融入的意愿。(二)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制度因素王春光研究员试图探讨农村流动人口人力资本获得的制度因素,他指出,在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本配置制度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人力资本的培育,比如教育资源的配置

5、、对技术培训的投入和分配、卫生健康资源的配置等等;其二是人力资本的使用,比如对人才标准的规定和报酬安排,对技术等级以及晋升的规定等。具体落实到农民工群体上,王春光认为由于其人力资本的低下,限制了他们的向上流动,但是最终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还是现行的人力资本配置制度,因为它不但不能改善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反而将他们进一步与其他阶层进行排他性的区隔,造成代际流动的强传递性。蔡禾认为关注农民工问题不仅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而关键就在于逐步消除由于户籍制度带来的权利差别,但是以为只要开放户籍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过于简单化。蔡禾指出有必要对城市中具

6、有迁移意愿的农民工群体规模作客观估计,分析可能选择永久性迁移的人口类别,在此基础上拟订科学的改革方案,逐步实现农民工的永久性迁移。孙立平从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入手,提出“产业工人化与市民化”目标错位的观点,他认为不同层级的农民工对产业化和市民化·2·“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的需求是不同的,所谓流动人口的产业工人化实际上是针对比例最大的工业农民工和低端服务业农民工而言的,这部分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却最差,可能性也最小。而事实上,如果不能实现市民化,其产业工人化的程度也就会大打折扣。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建筑业的农民工,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需要解决的还不仅仅是户

7、籍的问题,更现实的是如何使他们的收入能够维持自己及全家在城市中低水平的生活费用,如何在社会保障等制度上将他们真正纳入其中,然后户籍的问题才有可能提上日程。而实现市民化最迫切的无疑是失地农民,虽然他们获得了数量不等的补偿款,其中的一部分人还转成了市民身份,但相当的一部分人处于失地、失业、没有社会保障的状态。如何使这部分人获得新的谋生手段,甚至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真正的市民,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孙立平进一步指出,由于“剩余劳动力”和“非剩余劳动力”两个概念区别的不明确,形成的不是“大量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