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4期安康学院学报Vol119№42007年8月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Aug12007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童成寿(福建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自我控制对于个体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它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本文从自我控制的界定、自我控制的结构、自我控制的理论观点、自我控制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自我控制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自我控制理论;研究成果;梳理①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2、-0092(2007)04-0022-07AReviewontheStudiesofSelf-ControlTheoryTONGChengshou(SchoolofEdu1&Science-Tech1,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Fujian,China)Abstract:Self-controlplaysavitalroleinadaptingoursocietysuccessfullyanditpsoneofthenecessaryconditionsandbasicguaranteesoftheforming
3、anddevelopmentofonepsgoodpersonality1Inordertoprovidesomereferencesforthefurtherresearch,theauthortidiesupsomeresultsofself-controlstudiesathomeandabroad,especiallyindefinition,structure,theories,empiricalresearchandcorrelationstudy,etc1Keywords:self-controltheory;results;tidyup自我控
4、制(self-control)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自我控制对于个体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它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特别在21世纪的今天,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更是成了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自从蒲莱尔等学者开创儿童自我控制研究的先河后,自我控制的研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粗略的梳理,以期为自我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一、自我控制的界定及结构研究〔1〕自我控制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并未得到过明确的界定,国内外学
5、者,如Kopp(1982年)、〔2〕〔3〕〔4〕Berk(1994年)、Shaffer(1996年)、Kremen&Block(1998年)、Kochanska&Murry(2000〔5〕〔6〕〔7〕〔8〕年)、肖晓滢(1991年)、董奇,周勇等(1996年)、刘金华(1997年)、杨丽珠,吴文菊〔9〕〔10〕〔11〕〔12〕(2000年)、但菲(2001年)、于国庆(2005年)、王红姣,卢家楣(2004年)等,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自我控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其中社会认知心理学家Kopp提出的自我控制的概念比较全面,他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
6、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能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对社会的适应。即使如此,我们可以看出Kopp是从社会认知角度,侧重于研究个体对外部行为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概念还是不够全面的。我们知道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心理成份之一,是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控〔13〕制。自我控制是心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是心理的整体功能,它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①收稿日期:2007-03-19作者简介:童成寿(1970-),男,福建龙岩人,研
7、究方向:教育心理学。22童成寿: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自我控制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利于提高理论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对自我控制的深入研究找到切入点,同时为培养个体的自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14〕在对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上,国外许多学者曾提出过不同的理论模型。Kopp等(1982年)认为自我控制包括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15〕方式五个方面;Marvin&John(1998年)研究认为自我控制由抵制诱惑、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三〔16〕个维度构成;Deborah(2003年)则将自我控制分为认知控制和社会情
8、感的控制;Nancy等(2004〔17〕年)认为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