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

ID:52670137

大小:1.0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4-12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_第1页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_第2页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_第3页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_第4页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穴位详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头面部穴位头面四大手法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鼻目。第四个手法:镇静安神,定惊?囟门四法囟门的常识摩、揉、推、振印堂、山根位置区别作用区别望诊?睛明、承泣、四白眼睛的疾病:近视迎香、鼻通通鼻窍颊车、承浆、廉泉、人中口舌疾病颈项部穴位风池、风府、哑门:祛风、醒脑、开窍天柱骨清降肺胃桥弓、肩井桥弓:平肝潜阳、提神醒脑(降法代表)肩井发汗解表、升提气机(总收发)其他常用头面穴位百会、听宫、翳风下肢部穴位1.箕门定位:大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条直线。操作方法:上推、拍功效:清热利尿2、百虫定位:髌骨内上缘2.5寸操作方法:按揉、拿法功效:通经络,止抽搐,透疹子。3、膝

2、眼定位: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中,左右各一。操作方法:点按,掐法功效:利关节、止惊风。4、足三里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操作方法:按揉功效:补益脾胃,和胃化积。5、三阴交定位: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凹陷处。操作:按揉功效:养阴清热,通调水道。6、丰隆定位:外踝尖上8寸,胫骨旁开两横指。操作:按揉功效:化痰浊。7、委中定位:腘窝中央,腘横纹中点操作:按揉功效:定惊,止抽搐,坚筋骨8、承山定位:足背伸,委中穴之下8寸,腓肠肌腹下,人字纹下凹陷。操作:按揉功效:通络,止痛,止痉。9、太溪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操作:按揉,振法功效:补肾,养阴,敛汗。10、昆仑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

3、间的凹陷操作:按揉,掐法功效:定惊,坚筋骨11、仆参定位:外踝尖下的凹陷操作:掐法,点法功效:通经络,止抽搐,急救。12、涌泉定位:足掌,前1/3与中1/3的凹陷中操作:摩法,揉法,捣法,擦法。功效:引火归元,滋阴补肾,除烦。1、天突部位:颈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操作方法:点按、揉、捏挤适应症:咳嗽,有痰,咽痒咽痛红肿,食物中毒等症2、缺盆部位:锁骨上窝,乳头直上与锁骨上窝交汇处,左右各一。操作方法:点按、揉适应症:痰多咳嗽,哮喘,胸闷等症3、乳根部位:乳头直下0.2寸操作方法:揉、点、振适应症:咳嗽有痰,胸闷4、乳旁部位:乳头外旁开0.2寸操作方法:揉、点、振适应症:咳嗽有痰,胸闷

4、5、膻中部位:胸部前正中线上,小儿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方法:揉,下推,分推,振适应症:咳嗽,有痰,胸闷,气喘,心累,心悸6、璇玑部位: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下一寸。复式操作方法:开璇玑步骤:暴露患儿胸腹部,施术者以两手拇指或手掌从璇玑穴起由前正中线向两侧沿着肋骨间隙分推,并逐渐往下移动至鸠尾穴,约分推八次。继则两手拇指交替从鸠尾向下推至肚脐,后顺时针摩腹或以两圈挪动腹部,后从肚脐向下直推至耻骨联合适应症:胸腹部气机紊乱的调理如咳嗽,胸闷,心累呕吐,嗳气,腹胀便秘等症7、胸部位:前胸后背所围城的区域操作方法:患者侧向坐于施术者大腿上,两手掌一前一后置于胸背,先从上往下推抹,继则来回

5、搓揉,后叩击,最后振之。此法名为肃肺。适应症:咳嗽,气急,哮喘,胸闷,呕吐,腹胀等证8、中脘部位:鸠尾穴与肚脐连线的中点操作方法:摩、点按、揉、振、推适应证:脾胃系统的疾病如呕吐,腹胀,腹痛,厌食,积食,便秘等症。9、天枢部位:肚脐旁开两寸,左右各一操作方法:点按、揉、振适应症:胃肠道病症如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积食等证10、神阙部位:神阙即肚脐,肚脐正中央操作方法:摩,揉,点按,振,捏挤,抓拿抖、可灸适应症:胃肠道病症,培补元气如久泻,脱肛,遗尿等症。11、肚角部位:肚脐下2寸,旁开2寸左右的大筋操作方法:按、揉、拿捏适应症:擅长于止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夜啼,腹胀,便秘,夜

6、卧不安等症。12、丹田部位:1、肚脐下2-3寸。2、肚脐下2.5寸处。3整个小腹部操作方法:按、揉、摩、运、振、擦(气沉丹田)适应症:腹泻,疝气,脾胃虚寒病症如疳积,腹胀,培补元气如慢性咳嗽,哮喘等症13、关元部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三寸操作方法:点按,揉,振,摩,擦适应症:腹泻,腹痛,疝气、小便不畅、月经不调等症14、气海部位: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处(肚脐与关元连线的中点)操作方法:点按,揉,振,摩,擦适应症:擅长调理泌尿系统病症如小便频数,遗尿,尿痛等症15、腹部位:整个腹部。操作:推、按、摩、揉、振、荡、拿、挪、挤碾、抄适应症:广泛应用脾胃,大肠,小肠病症16、大

7、椎部位:后背正中线下,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操作方法:点按,揉,捏挤适应症:发热,惊厥,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等证17、肺腧部位: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即肩胛骨内侧角与正中线连线的中点。操作方法:点按,揉,振,擦,推适应症:攻补兼施,广泛应用于肺系病症如感冒,咳嗽有痰,鼻塞,大扁桃,汗多,皮肤发痒过敏等证18、膈腧部位:背部,两肩胛冈下角连线上,脊柱旁开1.5寸,左右各一操作方法:点按,揉,振,擦适应症:用于各种皮肤证如湿疹,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