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doc

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doc

ID:52624582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9

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doc_第1页
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doc_第2页
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111水城市理论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运用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声誉卓著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之后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城市实际工作者的首肯和响应。随着时代与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全国各地掀起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高潮。现在来看,钱学森关于建设山水城市的倡议和概念论断,反映了我国山水城市建设的最早理论萌动和现实期盼,同时又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作了思想舆论先导。本文以濮阳市新区建设为例,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进行探讨。关键词:山水城市;城市建设;实践意义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

2、8-0287-01一、山水城市的概念,思想与精神山水园林城市是由钱学森在1990年给吴良铺的信中提出,指出把屮国的山水诗词、屮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屮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新“山水城市”概念。山水城市的概念包涵了三点精神:1、把屮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屮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使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2、山水城市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3、山水城市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高技术城市。山水城市的思想可以高度概括为:一个基本特色:山水城市构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两个方面:“山水”自然一面,“城市”社会一面。三个特性:

3、科学性、民主性、时代性。四个高:高文化、高技术、高情感、高级生态城市。五个特征: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二、山水城市理论在濮阳新区规划建设中的运用(一)濮阳市新区概况濮阳新区位于濮阳市北部,东至S209,南至晋豫鲁铁路通道,西至大广高速,北至清丰县马庄桥镇北边界,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新区规划依托引黄调节水库、马颊河等水系,打造一个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的现代复合型城区。(-)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一一打造一山一水一世界的意境目前,濮阳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工程建设用地已获国务院批准并开工。水库批复占地面积8264亩,其中水域面积4800亩,东湖水面约2200亩,西

4、湖水面约1800亩,东湖与西湖之间由渠道相连,建有18座跨渠桥梁,并与城市水系相连,打造灵韵濮水的秀美景观,形成新区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东湖和西湖是濮阳引黄灌溉调节水库中的两颗碧珠,其中东湖公园主“动”,设计将濮阳的文化精髓荟萃…处,形成综合型城市公园,大型“龙”文化主题游园。西湖生态园主“静”,定位为“城市绿肺”、并沿南北伸展成城市绿轴。设计上以“生态低碳、自然朴雅”为理念。未来更可将“四组团”连通,形成车行路上,人行岸边,舟行水中,如画中游的美景……在东湖中部,将起堆土成山,沿濮范高速南侧向西延伸,于行政中心背面形成主峰,收于化工路东侧,名曰“龙脊山”,主峰5座,最高约35米,

5、地表绿化后最高可达50米。整个山体取龙行天下之意,形似游龙,起伏跌宕。(三)注重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景观建设作为中华第•龙的发源地,濮阳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始祖文化、神龙文化、孔儒文化,到姓氏文化、曲艺文化、石油文化等,为打造特色濮阳提供了丰富和宝贵的人文资源。濮阳新区起步区作为濮阳的窗口,在设计规划理念上也凸显出了这座城市悠久而灿烂的传统历史文化。行政文化中心区的文化中心组团策划布局了龙文化博物馆、图文信息中心、会展中心、市民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馆与城市规划馆,同时还在开州路屮轴线上设计布局了“玉龙”雕塑,与开州路南段现城区的中心公园内“红龙”雕塑相呼应,形成贯穿城市南北的城市主轴。而

6、在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内,更是到处彰显出濮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龙形文化长廊用多样的手法再现了濮阳三千多年的杂技发展史;风凰广场以风凰为主题,与水秀龙珠馆共同组成龙风文化广场,共同谱写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民间杂技演绎区和国际杂技演绎区,不仅可以让游人体验传统杂技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也可以促进传统杂技文化与国际杂技文化的交流。在未来的濮阳新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畅通无阻,一片片碧水微波荡漾,一座座公园供人畅游。濮阳,一个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的现代复合型城区,将在不远的将来华丽亮相。三、结语创建山水城市是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上的突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

7、探索的过程,各地应结合实际,边建设,边完善,力求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与自然能真正和谐共生。参考文献:[1]钱学森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中国建设报,2007年3月30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