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

ID:52615489

大小:83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4-11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科举篇详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举篇王永豪一、科举与教育二、科举发展三、政府引导及大多数文人对科举的态度四、考试方法五、科举程序六、科举的意义和影响七、科场之内八、科场之外九、科场趣话一、科举的定义与性质1.科举定义科举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即西汉以后分科目察举或制诏甄试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即隋代设立进士科以后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刘海峰《科举制度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2.科举性质A.科举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文官选拔制度,而不是文字创作才华和经典阐述能力的考查制度。政府寻求的不是浪漫才子和诗人

2、,而是寻找能治国安邦的官吏,着眼点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上。于是乎官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士子“入仕”的基础和通道。B.科举作为选拔官员的制度,属于政治制度,而不属于教育制度。二、科举发展1.禅让制:在天下为公的原始部落时期,部落首领的产生是选贤任能,《礼记·礼运》:“选贤与能”。传说中的“禅让”,即是这一制度的具体体现。如唐虞揖让。2.世卿世禄制:国家产生以后,“大人世及以为礼”贵族世袭,是世界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才制度的普遍性选择,生产资料为少数人掌握、生产力的低水平是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所谓世卿世禄制,就是其表现形式。在夏商

3、周三代,世卿世禄制是人才选拔制度的主导。“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商两代,在君主左右任职的巫史和宗室贵族大都也是世袭的,只有家臣是君主在奴隶中挑选的,如商代的伊尹、傅说。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是世袭的,大夫以下的低级职务才是挑选士来担任的。西周的士是贵族的最低层,是军队的骨干,是武士的通称。战国时期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基本上被废除了。除君主以外,其他官职都不能世袭,而由君主随时任命或撤换。由于私学的兴起,涌现出数量众多的知识阶层,其中有很多是贵族的后裔,也有庶民出身的,通称为士。战国时期的士,主

4、要指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与西周的武士有区别。由于大量需要人才,各国君主、封君、宰相等大都采用养士的办法,养而备用。士的来源有推荐、自荐等不同途径。能否大胆使用有才干的士人担任重要职务,实在是各国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3.察举、征辟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巩固中央集权是其政治的第一要素,由于军功得官和养士制度有利于割据势力的形成,他便采取各种措施给予削弱,并实行察举、征辟以作为替代。所谓察举,即由公卿或地方郡守经过考察,把有德有才的人推举出来做官。所谓征辟,即由皇帝或高官直接聘有名望的人做官。秦始皇在废除分封制和贵族特权方面是

5、很坚决的,但对士人采取消灭的政策,这些办法未及发展成型,秦王朝就灭亡了。察举和征辟到汉代才真正形成制度。西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下诏,要求郡、国推荐贤士大夫,这就是汉代以察举选官的开始。即由公卿、列侯、郡国守相等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官府的属史和地方学校的学生。通过察举,统治者的确从社会下层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出身奴隶,被推荐出来,得以建功立业,作出了杰出的社会贡献。汉代的察举,实权掌握在公、卿、守、相手里,所举的科目,又以道德品行为重,考试虽间有使用,但不受重视。道德品行难

6、以掌握,容易产生各种流弊。4.九品中正制:到魏晋时期,曹氏政权为了克服门阀世族对荐举的操纵,满足庶族地主集团的政治要求,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其主要内容是:由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地方主持人才品评,通过品评把人才分九个等级,吏部以中正官所评定的品级为依据任官。九品中正制初实行时,继续贯彻曹操“惟才是举”的原则,评定人物主要看才能,在当时起了较好的作用。到曹魏后期,人才品评逐渐又为门阀世族所把持。高官们为了保证世代为宦,控制了中正官的权力。最后,他们实际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惟一标准。晋之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7、,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世族操纵政治的工具。5.科举制度:隋代废除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任命。选士既不须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唐朝人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说得真切:“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这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科举,科举起始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前后历时了1300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叶以后形成的国家选士制度。从取

8、士的观念出发,通常会轻视学校的作用,注重人才的选拔渠道。而从养士观念出发,则相对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看重学校的作用。唐代科举及第率是很低的,明经科十中一二,进士科百中一二。幸而进士及第者,便如鲤鱼跳龙门一样,身分一下子就变了样。新科进士聚会于曲江亭,是长安的第一胜景。公卿王室也多有参加者,大家欢庆相贺,荣盛之至。曲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