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10438
大小:95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4-11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散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动人的北平哲思短章论追求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春色,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流。人,更应有所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高唱一支自强不息的追求之歌。追求崇高的理想,把住信念的船舵。追求创新的事业,开拓希望的绿洲。追求美好的生活,奏响憧憬的乐曲。追求纯洁的爱情,酿造甜蜜的美酒。自古以来,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追求。蜜蜂追求花朵,苍蝇追逐腐臭。高尚的追求,使生命变得壮丽,使精神变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生命变得昏暗,使青春变得衰朽。工人的追求,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筑起一座座大厦高楼。农民的追求,在希望的田野上,编织硕果
2、累累的金秋。知识分子的追求,在充满荆棘的科学道路上艰难跋涉,勇往直前,永不停留。追求使生命之树常绿,使智慧之泉喷涌。追求中会有苦涩——不被失败的苦恼折磨,怎能体味成功的欢乐。追求中会有风险——万事都想平平稳稳,那是弱者和懒汉的企求。追求中,更有愉快——真善美的诗篇,在执著的追求中写就。人生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对知识的追求。终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人,是生活的强者;浑浑噩噩打发时间的人,生活的航船难免会在无知的沙滩上搁浅。修身名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赏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这句话,原
3、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暑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赏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赏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赏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福建龙溪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
5、年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32年起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推动了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6年旅居美国。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北。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谈》《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二、写作背景林语堂曾经两度在北京生活,即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三年(1
6、916-1919)和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三年(1923-1926)。林语堂在北京居住的时间少于上海和美国,并且经济状况也大不如上海时期和美国时期,但是他却对北京文化情有独钟。他不仅有专门探讨北京文化的专著《辉煌的北京》,而且还有以北京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散文及随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化选择与感情倾向。这些作品大都是林语堂移居海外后所作,此时他一转早期对中国文化全盘批判的态度,转从世界文化的角度,介绍中国文化,尤其偏爱北京文化。其深层原因在于:客居都市及海外的林语堂,质疑并自觉疏离历史现代性,他在传
7、统文化中找到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相抗衡的力量,于是最终在反叛传统之后又回归传统,也因此,他尤其偏爱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北京。三、审美视窗幽默林语堂1967年后,林语堂定居台北,经常应邀出席许多集会。最令他头痛的是会上冗长的演讲。有一次,林语堂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讲话之前,上台讲话的人都是长篇大论。在大多数与会者期待中,林先生走上主席台,时间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了。林语堂面对台下的听众,眼神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他缓缓开口:“绅士的演讲,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话音刚落,他立即转身,置无数眼球的注视
8、于不顾,径直回到自己的座位。台下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都在发愣,全场鸦雀无声,短暂的静寂过后,随即是满场的掌声和笑声。早就声名远扬的林氏幽默在校园再一次大放异彩。林语堂被人称作“幽默大师”,主要是因为他的随笔创作,林语堂随笔写作中的幽默乃一家之长,他不会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人会心一笑。如在《粘指民族》里,为了揭露国民党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