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9220
大小:48.6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质量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质量控制黄开旺(广西恒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摘要:结合施工现场实践,简要介绍了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常见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裂缝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搭接;裂缝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0.11.042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箍筋。当采用整体沉梁时,采用如下措施解决:1)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2)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
2、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3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搭接对于矩形、异形柱,纵向钢筋按照现行规范的规定,应该优先采用对接焊接或者采用机械连接,而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时大多采用了搭接的方式。这样做对于较大截面的柱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对于较小截面的柱子,由于钢筋搭接,钢筋占据一定的混凝土体积,对小截面柱的有效截面来讲削弱较大。同时,由于钢筋过于密集,使
3、得钢筋净距较小,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减小。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施工人员应在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延伸150mm,并向外弯折1d,使上部柱纵筋通过此弯折段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并在弯折段增加构造焊,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梁柱节点与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传递、分配内力和保证结构整体性的作用。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心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节点承受由梁柱传递的轴力、弯矩、剪力的共同作用,受力状态复杂,其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在地震力反复作用
4、下将形成多种交叉裂缝,把节点核心区分为若干砼块体,大幅度降低节点区域的砼强度,为此施工时应确保节点处强度。节点作为梁、柱接头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平面框架中承受周围传来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当竖向荷载较大而地震水平反应较小时,左、右梁端截面中的内力所引起的剪力较小,节点的受力较为有利。而当水平地震反应较大,使左、右梁端分别受正、负弯矩作用时,节点剪力比较大,对节点受力不利。梁柱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破坏。2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我国在新、老抗震规范中都强调“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理
5、念与要求,并且对节点的箍筋和混凝土强度也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却发现:在地震力度作用下,往往是梁柱节点部位首先出现了破坏,这说明在施工过程中,对节点需要加强的认识还不足,节点施工质量不合格。当前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恰恰对现浇框架节点的施工操作不够重视,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大量的施工质量问题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在梁柱节点施工时,由于节点构造较复杂,纵横向及竖向钢筋数量较多,钢筋绑扎的施工工人又是高空作业,施工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中间柱子的节点,纵横向都有受力钢筋,箍筋不易绑扎,操作有一定难
6、度,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所以施工工人往往在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再者,钢筋骨架整体放入模板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有些施工人员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或将箍筋末端的135度的弯钩改为90度,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实践证明:只有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将柱箍筋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再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4梁柱节点产生裂缝分析4
7、.1梁柱节点产生裂缝的原因(1)在梁柱节点部位,如果柱与梁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大家都知道,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柱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就会产生收缩差异,所以在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出现微细裂缝。(2)柱截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生裂缝。(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4)现浇梁
8、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4.2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下转第74页)72技术研发TECHNOLOGYANDMARKETVol.17,No.11,2010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