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

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

ID:525856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7

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_第1页
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_第2页
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区金矿次生晕成因研究  【摘要】北杂木测区金矿体上方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形态和多元素组合的次生晕异常,尤以Au-Ag-Cu组合异常最能显示矿体位置、形态和规模,证明次生晕方法在本区是有效的。【关键词】北杂木金矿金矿体成因次生晕异常辽宁省清原县北杂木测区位于清原县、抚顺县和铁岭市三县交界处,该区区域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清原群绿岩系,在区域上广泛分布。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与区域南部,白垩系地层分布与区域南部的局部地段。区域构造主要表现为古老褶皱构造和新期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主要在清原群绿岩系中以单斜复式褶皱形成产出。断裂构造主要

2、由北东向浑河深大断裂,北西向苏子河断裂及北东乡章顺断裂。岩浆岩在区域上分布广泛,其中古老花岗岩分布与东北部及东南部,新期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于东南部,主要由南口前花岗岩及西大林子花岗岩。区域上脉岩广泛出露,主要有辉绿岩、闪长玢岩、煌斑岩、霏细岩等,大部分呈北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严格受断裂控制。本区金矿化类型主要有两种: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破碎带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3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由基性火山岩变质形成的太古宙绿岩带,Au丰度比地壳高1-3倍,后期蚀变的黄铁绢英岩可使Au量增高。世界上,75%金矿储量产在古老变质岩地区,大型重要、分

3、布多的金矿都是出现于古老变质岩系中。在深熔作用带中,Au急剧减少达80%以上,可见在深熔作用带,Au发生大规模的迁移,随变质程度和压力升高,变基性岩和变碱性岩中Au含量明显降低,变质程度越高,Au基性岩和碱性岩中迁出的量愈大。深变质后Au减少了60-80%以上,这样大量的迁出,在有利地段形成矿床就有充分物质来源。迁出的Au的绿片相迁移,绿片岩相以前的沸石相,Au无明显活动,绿帘石-角闪岩相,Au的活动性最大,麻粒岩相,最不活动。区域变质作用中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流体称为变质热液,变质水从深部高压带向浅部低压带运移,Au随变质水带

4、出进入到变质热液中形成变质成矿热液。在区域变质作用后期,由于热流质的增高,发生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等超变质作用。混合金络岩化后期,含Au碱质溶液进入裂隙扩容低温带,形成混合岩化后改造金矿床。金属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围岩蚀变主要有次闪石化、白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绢云母化等。其中3绢云母化较为普遍且强烈。在构造发育地段或见有含金石英脉及蚀变破碎带部位,蚀变明显增强,种类增多,相反则次之。区内上壤发育良好,层位齐全,厚度一般在0.2-0.5米之间,沟谷处可达1-2米。A层为黑褐色,含有腐殖质;B层为黄褐色

5、夹有少量细砂;C层为黄色夹有细砂及粗砂。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一队在开展王家大沟--北杂木区化探次生晕扫面工作时,曾于金矿体上做层位、粒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金矿体上方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形态和多元素组合的次生晕异常,尤以Au-Ag-Cu组合异常最能显示矿体位置、形态和规模。各层土壤中以B层指示元素含量为最高。通过开展化探工作,确定指示元素为Au、Ag、Cu。次生晕测量工作完成100×20网度扫面20km2,样品数8742个(实际采样率为84.78%)。样品采自B层土,深度在30-40厘米之间,用40目标准筛初加工。全部分析成果报出后,进行数

6、理统计,计算出各指示元素的背景值及异常下线。根据计算结果所圈定的次生晕异常,基本上反映出己知矿体及含金地质体的位置,指示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见表1。过扫面工作,获得Au、Ag、Cu单元素异常及多元素组合异常多处。对单点异常作如下处理:Au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