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6331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7
《浅议当代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当代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以承担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本文从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出发,阐述了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发展作出展望。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8月4日公布我国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推广绿色建筑、树立绿色理念的话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务院2013年“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
2、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审议通过绿色建筑提及相关内容。绿色建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9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1.1适当技术的原则1.1.1小即是美所谓适当技术的原则就是尽量采用适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施工水平的技术。相对于最
3、原始的茅草屋或砖混乡村建筑是大多数的民众均可自立与兴建完成的低技术,所谓高科技、高精密度高效能的建筑技术的极致就像广州西塔,香港汇丰银行一样,是极少数的尖端设计团队与工业化产业才能完成的,而所谓的终极技术或适当技术的建筑,就是当地生活、设计、建造、材料、管理技术均可胜任完成的建筑作品。绿色建筑的精神并不鼓励少数菁英、少数企业才能拥有的卓越技术产品,而是鼓励以一般建筑师、建筑商和普通业主均能掌握的技术程度,去追求低耗能、低污染、低环境冲击的作品。适当技术并非容许原有地方技术的落后于降低,而是着眼于当地的技术的接受能力,以发展高水准的地方技术
4、以求与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活水平的协调。1.1.2以高科技建筑迈向生态科技建筑9适当技术的原则在于使绿色建筑智慧化与平民化。过去许多人以为绿色建筑需要高科技的辅助,以为闪闪发亮的太阳能面板、结构复杂的保温层、昂贵的LOW-E玻璃、全自动监控通风、采光、空调、遮阳等的大楼机能才是绿色建筑的表现,在生态上并非正确的想法。事实上真正的智慧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现有大众化的材料、技术、施工、设备水准下,发挥最大的环保设计才是上策。宁可多一点自然通风来减少一点空调设备;宁可充分采光来减少照明用电,宁可少装修来减少污物污染,才是真正的环保绿色设计。中国
5、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环境各不相同,唯有结合当地的知识、当地特色、当地技术、当地建材、当地产业、当地文化背景下,去追求更卓越的建筑设计才是绿色建筑的极致。1.2俭朴的建筑设计及建筑美学最近绿色建筑的好号广为大众支持,但是很多人对绿色建筑却有偏见,他们以为科技万能、苛求设备科技来完成各项环保功能,贪图方便、舒适、豪华的享受,而拒绝人作为建筑主体使用者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真正的绿色环保建筑最美,我们设计者尽量不要作夸大不实的设计开发,尽量少作不必要的装潢建设,进而培养高雅的环保眼光去欣赏21世纪环保时代的绿色建筑。花最少的代价、最少
6、的设备、最平凡的技术来完成设计才是绿色建筑的精神。真正的绿色建筑有赖于我们民众绿色生活的配合。能住俭朴素颜的小房子、能随手关灯、能随手节水、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以电风扇代替冷气就是绿色建筑的精髓。在二十一世纪地球环保时代,没有绿色生活哲学相辅的绿色建筑是徒劳无功的。92、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2.1规划设计技术要点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涉及到的有规划、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众多专业,是一个全系统的设计。在规划时要充分了解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在室外环境方面,应该种植适应性较强、绿化效果好的植物,这样不仅可以对环境起很好的绿化作用
7、,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植物维护成本,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减少建筑外立墙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采用雨水回渗等措施减少室外环境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在室内环境方面,要创造良好的通风、光、声及空气环境,对通风要求较高的建筑要尽量保证每栋建筑物都有一定的迎风面,通过建筑形体设计、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据当地风玫瑰来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风,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通过对天窗、窗户、照明系统等的合理布置,使室内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通过对建筑进行动静区进行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合理选用具有隔音效果的建筑材料都可以很好地保证声环境。9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实现节水目标,
8、就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即将废水、雨水回用,将水环境系统由原来的“供给—排放”模式进行技术改进,增添必要的贮存和处理设施,形成“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回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合理地利用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